• hǎo
  • shì
  • chū
  • mén
  • è
  • shì
  • yáng
  • q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

繁体字形: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英文翻译:Good things never go out, bad things spread far and wide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的意思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发现,刷朋友圈时看到同事升职加薪的消息,点赞往往不超过二十个;但要是谁家宠物打翻了鱼缸,半小时就能收获五十条“哈哈哈”?这种现象用一句成语形容再贴切不过——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为什么负面消息跑得比高铁还快?举个真实场景:上周小区微信群突然炸锅,原来是有人拍到某住户乱扔垃圾。虽然最后证实是误会(塑料袋被风吹到了别人门口),但澄清消息的阅读量还不到原贴的三分之一。这说明人们在传播信息时,本能地会对冲突性、戏剧性内容更敏感,就像看电视剧总想快进到矛盾爆发的桥段。

不过别急着灰心,现在情况正在改变。我注意到越来越多博主开始记录生活中的温暖小事:地铁上帮老人提行李、外卖小哥雨天送餐时收到的姜茶。这些内容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高传播量,证明大家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看见美好。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告诉我,她拍的社区志愿者故事点击量超过了明星八卦,这说明传播风向正在发生微妙转变。

要让好事也能"出远门",关键在呈现方式。试着把"邻居帮忙收衣服"的故事拍成30秒短视频,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效果绝对比干巴巴的文字通知强十倍。就像超市试吃能让顾客主动购买,生动的故事呈现会激发人们的分享欲。下次看到暖心时刻,不妨掏出手机记录,说不定你的随手一拍就能成为千万转发的正能量爆款。

说到底,信息传播就像照镜子,既反射着人性中的窥探欲,也映照着我们向往美好的本能。与其抱怨坏消息传得快,不如主动当个"好事扩音器"。毕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个点赞转发的好故事,都在悄悄重塑着信息的传播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