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zhǐ zhū zhǎng
成语解释:《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如指諸掌
英文翻译:be well-informed of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指:1.手指头: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指雨。这双鞋大了一指。两指宽的纸条。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指。时针正指十二点。4.(头发)直立:发指。5.指点:指导。指示。指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指出来。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指你说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7.钉补鞋底:掌鞋。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9.把:掌门关上。10.姓。
“如指诸掌”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比如同事问:“你对新项目的流程清楚吗?”你可以回答:“放心吧,整个流程我如指诸掌。”这里的“如指诸掌”不仅表示熟悉程度,还传递出让人安心的态度,比单纯说“我知道”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日常说话会不会显得太刻意?”其实关键看场合。像在工作会议上说“市场数据我如指诸掌”,既专业又不失生动。但要是跟朋友聊晚饭吃什么,突然来句“周边餐馆我如指诸掌”,可能就会让对方笑出声——这时候接地气的“门儿清”反而更合适。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来制造反差效果。比如年轻人自嘲:“别看我在网上冲浪如指诸掌,遇到路由器故障照样两眼一抹黑。”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雅致,又增添了幽默感,特别适合用在轻松交流的场景。
说到个人体会,我倒觉得“如指诸掌”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暗示了持续积累的过程。就像我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真正的了如指掌往往来自反复实践。比如老厨师掂锅的力度、程序员调试代码的经验,这些都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打磨才达到的境界。
下次遇到需要展现专业度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面试时说“我对行业政策变化如指诸掌”,或者在团队讨论中表示“用户需求这块我如指诸掌”。你会发现,恰当使用成语就像给语言加了高光,既提升表达效率,又能让听者感受到你的语言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