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àn
  • zhǐ
  • zh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àn rú zhǐ zhǎng

成语解释: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

繁体字形:爛如指掌

英文翻译:like the palm of one 's own hand

烂如指掌的意思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指:1.手指头: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指雨。这双鞋大了一指。两指宽的纸条。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指。时针正指十二点。4.(头发)直立:发指。5.指点:指导。指示。指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指出来。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指你说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7.钉补鞋底:掌鞋。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9.把:掌门关上。10.姓。

成语评论

提到“烂如指掌”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它的含义其实非常实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物极其熟悉,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晰明了。比如同事老张研究新能源汽车十年,对电池技术“烂如指掌”,每次讨论总能快速指出问题关键。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指掌”作比喻?其实古人发现手掌纹理清晰可见,且每天都能看到,自然联想到“熟悉程度”。就像现代人用手机地图导航,对常走的路早已“烂如指掌”,根本不需要导航提示。

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职场场景。比如市场部的小王,对客户画像“烂如指掌”,总能精准推荐产品。这种能力不是天生,而是通过持续观察和记录养成的。我曾见过实习生用三个月时间整理客户档案,最终做到对每个客户的喜好“烂如指掌”,这种成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烂如指掌”和“了如指掌”有何区别?前者更强调“熟悉到可随意运用”的状态,比如厨师对火候的把控;后者侧重“了解全面”,像导游对景区历史的熟悉。工作中既需要“了如指掌”的广度,更需要“烂如指掌”的深度。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真正对某个领域“烂如指掌”的人愈发珍贵。他们就像活字典,既能快速解决问题,又能预判潜在风险。不过也要警惕“知识茧房”——当对某个认知太过执着时,反而可能错过新视角。保持开放心态,才能让“烂如指掌”变成优势而非局限。

观察身边那些“烂如指掌”型人才,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就像图书馆管理员,不仅记得每本书的位置,更清楚书籍之间的关联。这种结构化的熟悉,远比零散记忆更有价值,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值得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