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dé chūn tái
成语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幸福
繁体字形:如登萅台
英文翻译:live in a good environment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登: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登山。登陆。登车。一步登天。2.刊登或记载:登报。登记。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3.(谷物)成熟:五谷丰登。4.姓。5.同“蹬”(dēng)。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提到"如登春台"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它出自《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原本描绘的是百姓在春天高台上欢聚的场景。现在多用来比喻身处美好环境或享受安乐生活,就像站在开满鲜花的春日高台上那样心旷神怡。
有人可能要问:这个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合呢?比如描写公园晨练场景:"退休的老人们聚在湖心亭打太极拳,闲话家常,这般如登春台的悠然,正是城市里难得的慢时光。"这里既保留了"众人聚集"的原意,又传递出岁月静好的氛围。
再举个现代职场例子:"新装修的共享办公空间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绿植墙上,同事们端着咖啡轻声交流,倒真有几分如登春台的协作氛围。"这种用法突破了传统场景,将古典意境融入现代生活,反而碰撞出新的趣味。
值得思考的是,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真能体会到"如登春台"的意境吗?个人认为,与其等待完美环境,不如主动创造生活的小确幸。周末在阳台上侍弄花草的专注,地铁里读到好书的会心一笑,这些片段何尝不是当代人的"春台时刻"?
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它既可以是肉眼可见的实景,也能成为内心的精神图景。就像在繁忙工作中抬头望见窗外玉兰初绽,刹那间仿佛真的置身春光明媚的高台。这种古今意境的交融,恰恰体现了汉语成语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下次写作时想描绘温馨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比"其乐融融"多了画面感,较"岁月静好"更具动态美。记住使用时着重表现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就像给文字镜头加了层柔光滤镜,能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温暖明亮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