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 xián jí néng
成语解释:见“妒贤嫉能”。
成语出处:《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妒忌
繁体字形:妬賢疾能
英文翻译:envy sb . better or abler than oneself
妒:恨别人比自己好:忌妒。嫉妒。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哎哟,说到“妒贤疾能”这成语,咱得先掰扯清楚它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心里酸溜溜的还想着使绊子。不过这里得插一句啊,这成语其实更常见的写法是“妒贤嫉能”——您瞅瞅,中文里一字之差还挺容易闹误会吧?
那这种心态为啥要不得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张和小李同个部门,小李方案被领导夸了,小张非但没学着点,反而偷偷删了人家的PPT。这不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行,还非得拉别人下水”嘛!您说这操作,损人不利己的,图个啥呢?
有人可能要问了:“嫉妒心谁没有啊?这毛病真这么严重?”嘿,咱翻翻历史课本就有答案。战国时期庞涓陷害孙膑那档子事,活脱脱就是妒贤嫉能的大型现场。结果咋样?庞涓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孙膑的《孙子兵法》反倒流传千古。所以说啊,打压贤能这事儿,就跟搬石头砸自己脚似的。
不过咱也得客观说句公道话,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偶尔心里泛点酸水儿也正常。关键得学会转化这股劲儿不是?我有个同事老王就特聪明,见着年轻人能力强,人家直接拜师学艺,现在成了部门里的“跨界达人”。您瞧,这心态一调,劣势变优势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拍大腿了:“那要是碰上真使坏的咋整?”别急,咱老祖宗早留了话——“见贤思齐”。隔壁组的小年轻去年还给我打下手呢,今年人家报班学了数据分析,现在都能带项目了。要我说啊,与其盯着别人较劲,不如把心思花在自我提升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唠点掏心窝子的话。这些年职场里外见多了,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是牛人越爱捧人,越是半瓶子醋越爱踩人。您细品品,团队里要真有个能人,那不就是现成的学习资源嘛!咱要是能把“嫉妒”换成“请教”,把“较劲”换成“合作”,指不定哪天就闯出新天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