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 xián jí néng
成语解释: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妬賢嫉能
英文翻译:envy sb . better or abler than oneself
妒:恨别人比自己好:忌妒。嫉妒。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嫉:1.忌妒:嫉贤妒能。2.憎恨:嫉恶如仇。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哎呦,说到“妒贤嫉能”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有点老派,但现实中这现象可一点没少!举个例子,你看《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对着诸葛亮那叫一个咬牙切齿,最后愣是把自己气出病来。你说为啥总有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说白了,可能还是心里那杆秤没摆平,总怕被比下去呗。
那问题来了:妒贤嫉能到底算不算人之常情?咱们得掰扯掰扯。比如办公室里小王拿了优秀员工奖,老张立马阴阳怪气:“不就是会拍马屁嘛!”可仔细想想,老张要是把酸劲儿用在提升业务上,说不定明年奖杯就是他的。这不,嫉妒反而成了绊脚石。
不过话分两头说,有时候嫉妒也能变动力!我二舅年轻时特眼红邻居家孩子考上清华,后来憋着股劲儿自学编程,现在成了科技公司CTO。你看,关键得把那股子“凭啥他行我不行”转化成“他能行我也试试”的冲劲儿,对吧?
再举个历史冷知识,战国时期李斯嫉妒同学韩非子的才华,结果害人害己。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打压别人不会让自己变强,反倒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像现在有些主播见同行火了就使绊子,最后流量没蹭着,路人缘倒是败光了。
要我说啊,这嫉妒心理就像辣椒——适当加点能提味,放多了准烧心。咱得学会跟自己较劲,而不是跟别人较真。下次再冒出酸溜溜的感觉时,不妨来句口头禅:“嘿,这哥们有两把刷子,我得偷师两招!”保准比生闷气强多了。
说到底,妒贤嫉能这事儿古今中外都有,关键看咋处理。就像我老妈常唠叨的:“山外青山楼外楼,比来比去没尽头。”与其盯着别人的闪光点眼红,不如把自己活成个小太阳,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