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guì zhī xìng
成语解释: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成语出处:《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性格
繁体字形:姜桂之性
英文翻译:the older , the more upright
姜: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冠黄绿色,通常不开花。根状茎黄褐色,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也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根状茎。3.姓。
桂:1.桂花树,木犀的通称。2.肉桂树,常绿乔木。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有香味,可供药用,又作调料。3.广西的别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性:1.性格:个性。天性。耐性。2.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性。弹性。药性。碱性。油性。3.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性。纪律性。创造性。适应性。优越性。普遍性。先天性。流行性。4.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性器官。性行为。性生活。性的知识。5.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如俄语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姜桂之性”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很有意思。字面意思是“生姜和肉桂的特性”,用来形容人刚强正直、不轻易妥协的性格。比如有人评价一位坚持原则的同事:“他这人啊,姜桂之性,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宁可放弃订单也不让步。”这种性格虽然容易得罪人,但也能赢得信任。
为什么用姜桂来比喻性格?生姜和肉桂的共同特点是“辛辣”和“持久”。想象一下煮汤时放姜片,即便炖煮很久依然保留辣味;肉桂的香气也能在食物中长久留存。这种特性恰好呼应了某些人坚守底线、不因外界压力改变自我的特点。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比如朋友小张拒绝帮亲戚做假账,家人说他“死脑筋”,但他说:“我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还能睡得安稳吗?”这种选择看似固执,实则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坚持。就像姜桂的辣味虽然刺激,但能驱寒暖身,正直的性格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矛盾,长期来看却能避免更大的问题。
有人觉得这是缺点吗?当然有。比如职场新人小王曾被领导批评“太较真”,因为他在会议上反复追问项目风险。但三个月后项目出问题,大家才发现他当初的坚持是对的。姜桂之性的人就像团队里的“预警系统”,他们的固执反而可能成为避坑的关键。
我始终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更多“姜桂之性”。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圆滑处世时,那些敢于说真话、守底线的人就像火锅里的姜片——刚开始可能呛得人皱眉,但缺了它,整锅汤就少了灵魂。下次遇到坚持原则的人,不妨换个角度想:他们可能正在用姜桂般的性格,守护着某些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