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 gu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ū ér guǎ mù

成语解释: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失去男主人无助的妻子儿女

繁体字形:孤儿寡母

英文翻译:orphans and widows

孤儿寡母的意思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寡:1.少;缺少(跟“众、多”相对):寡欢。寡言。寡不敌众。孤陋寡闻。2.淡而无味:清汤寡水。3.妇女死了丈夫:守寡。寡居。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成语评论

提到“孤儿寡母”这个成语,你会想到什么?比如:“战乱年代,村里那对孤儿寡母靠着邻居接济才熬过寒冬。”这句话直接勾勒出失去家庭支柱后的生存困境。成语中的“孤儿”指失去父亲的孩子,“寡母”则指失去丈夫的妻子,两者叠加既点明人物关系,又暗示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困境?其实这与古代社会结构有关。在农耕时代,男性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失去丈夫意味着经济来源断裂。就像“张家媳妇带着五岁幼子,白天种地晚上织布,村里人都说这是孤儿寡母最难的年头”,这样的场景既是生活写实,也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

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让我们看个例子:“单亲妈妈王芳边工作边带孩子,同事总说她活得像成语里的孤儿寡母”。这里既有对坚韧品格的赞美,也暗含对单亲家庭支持体系不足的思考。值得注意的转变是,随着社会保障完善,纯粹因经济原因陷入绝境的情况已大幅减少。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展现生命的韧性。就像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韵梅,丈夫被捕后独自撑起家族生计,那种“孤儿寡母”的处境反而激发出惊人的生存智慧。这种文化意象提醒我们:困境中的生命往往能迸发超越常规的力量。

或许有人疑惑: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过时?其实语言的生命力在于适应时代。当我们在新闻报道里看到“消防员遗孀拒绝捐款,靠手艺抚养子女”的故事时,“孤儿寡母”已不再是凄苦代名词,而成为自强不息的现代注解。词语本身的色彩,终究取决于使用者赋予它的温度。

观察身边会发现,许多传统成语都在经历语义更新。就像“孤儿寡母”不再局限于字面含义,有时也被幽默化使用:“我们项目组就剩我和实习生,简直像电子时代的孤儿寡母”。这种创造性转化恰恰说明,语言始终在与时代对话。

孤儿寡母的造句

  1. 造句 一如十余年的通例为大唐留下又一批孤儿寡母,又一批残破的家庭及被悲伤压弯脊背的父母。留下五座悲情城市在虐的大火及纵横的泪水中哀号颤抖。
  2. 造句 他这个人很卑鄙,期负人家孤儿寡母。
  3. 造句 人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咱应该多帮帮他们.
  4. 造句 这难道是一个由孤儿寡母掌控的市场吗?
  5. 造句 这可怜的男人死于事故,留下孤儿寡母在这世界上飘零。
  6. 造句 为死去的那个男人放声痛哭,为被他撇下的孤儿寡母放声痛哭。
  7. 造句 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实在不容易,我们应该帮助一下他们。
  8. 造句 而母亲和自己孤儿寡母的,带着自己背井离乡,倒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的艰辛,也可以想象。
  9. 造句 刚被征走了男人的孤儿寡母们,冒雨扛着粮食向本县的粮仓走去。
  10. 造句 少年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老来无子,收养义子以续后嗣。

"孤儿寡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