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 ch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è zǐ gū chén

成语解释: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回:“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孼子孤臣

英文翻译:Evil son and lonely minister

孽子孤臣的意思

孽:1.邪恶:妖孽。2.罪恶:造孽。罪孽。3.不忠或不孝:孽臣。孽子。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臣: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3.姓。

成语评论

"孽子孤臣"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两类特殊人群:被家族排斥的"逆子"和失去君主信任的"孤臣"。比如在电视剧《琅琊榜》中,林殊为平反冤案不得不隐姓埋名,既被家族旧部误解,又遭新君忌惮,这种双重困境恰是"孽子孤臣"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类人总处于尴尬境地?究其根本,他们的困境源于"忠诚与自我的冲突"。就像《万历十五年》中的海瑞,他坚持原则得罪同僚,看似孤僻实则怀抱赤诚。这种矛盾性让他们的故事充满张力,也引发我们对"坚守信念是否必须孤独"的思考。

换个角度看,"孤臣"未必全是悲剧。明代张居正推行改革时孤立无援,却开创了"万历新政"。这让我想到:当环境无法改变时,保持清醒认知和行动力比单纯迎合更重要。就像现代职场中坚持创新的员工,初期可能被视作"异类",但最终可能引领变革。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解。有位创业者曾自嘲:"我们这些连续失败者,在投资人眼里是'孽子',在老同事看来是'孤臣'"。这种幽默化解读反而展现出韧性——不被理解未必是错误,可能是突破常规的前兆。

观察身边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另类突围者"。他们或许暂时不被接纳,但正如沙漠里的胡杨树,越是恶劣环境越能展现生命力。重要的是在保持本心的同时,找到与外界对话的智慧。毕竟,真正的价值创造从来不是靠人云亦云实现的。

孽子孤臣的造句

  1. 造句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2. 造句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弯入版图。
  3. 造句 乱世将至,上下晦暗,或许只有孽子孤臣才能澄清这乱世烟云吧!
  4. 造句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
  5. 造句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

"孽子孤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