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理国家
繁体字形:安國寍家
英文翻译:Anguo Ningjia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宁:[níng]1.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6.姓。[nìng]1.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2.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zhù]1.贮藏;积聚。同“贮”。2.久立。同“伫”。3.大门与屏风之间。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哎呦,今天咱们来唠唠“安国宁家”这个成语。说白了,它讲的是治理国家、稳定家庭的大智慧,但到底咋用呢?举个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用怀柔政策化解民族矛盾,可不就是“安国”的典范?而他在《出师表》里叮嘱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何尝不是“宁家”的延伸?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这成语跟普通人有啥关系?嘿,您别说,现在社区里调解邻里纠纷的居委会大妈,既能维护社区和谐(安国),又能化解家庭矛盾(宁家),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像张阿姨上周劝和了楼下为停车位吵架的两家人,还顺带帮他们制定了停车公约,这操作简直就是成语照进现实。
那核心问题来了:治国和齐家为啥要放一起说?您琢磨啊,国家就像个放大版的家庭——公司里领导层制定规章制度是“安国”,员工之间互相体谅就是“宁家”。上次我们部门搞团建,经理既调整了绩效考核(安国),又组织大家玩破冰游戏(宁家),团队效率蹭蹭往上涨,这不就是现代职场版的实践案例?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大小通吃”。大到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政策,小到家庭每周开次茶话会,本质上都是建立秩序、促进和谐。就像我老家村里搞的“十户联保”,既管治安又调解家务事,您别说,这两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真多了三成。
说到底,“安国宁家”可不是古书里的死道理。咱们现在刷短视频常看到的那种“社区共享菜园”,既能解决空地闲置问题(安国),又让邻居们有了交流场所(宁家),这不就是老智慧的新玩法?所以说啊,甭管时代咋变,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之道,永远值得咱们琢磨。
最后提个醒:下次看见物业在小区里装健身器材,别光想着“又花我们物业费”,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安国宁家”操作——既提升社区品质,又给大爷大妈们创造了唠嗑场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