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 ān guó tài
成语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同“国泰民安”
繁体字形:民安國泰
英文翻译:the masses are in peace and the country is prosperous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提到“民安国泰”,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比如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横幅上写着“民安国泰千家乐”,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热闹非凡的画面。这种成语就像一幅动态水墨画,既包含生活的烟火气,又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有人问:“现在都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些词了,为什么还要用‘民安国泰’?”其实这个成语藏着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去年我参观山西古建筑,发现明朝的城墙上就刻着这四个字,和今天的社区服务中心墙上的“共建和谐社区”标语形成奇妙呼应——原来无论古今,百姓对安稳日子的向往从未改变。
举个实际例子:某地去年遭遇洪水,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志愿者连夜搭建临时安置点,企业捐赠物资,受灾群众半个月内就恢复了正常生活。这种上下齐心、共渡难关的场景,不正展现了“民安”与“国泰”之间的互动关系吗?个人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能跨越时空,把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知的生活片段。
再来看个有趣的现象。最近某国产手机品牌发布会上,CEO发言时突然引用“民安国泰,方显科技价值”,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觉得这是生搬硬套,我倒认为这是文化基因的自然流露。就像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媒体发“今天也要元气满满”,本质上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方式。
或许有人质疑:“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宏大叙事?”其实换个角度想,每天早晨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深夜还在送外卖的小哥,这些平凡日常何尝不是“民安国泰”的微观注脚?就像拼图游戏,每个小块单独看或许普通,组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幸福图景。
最近在老家看到村委会新刷的标语:“路灯亮到村口,医保保到心头”,突然觉得这就是现代版的“民安国泰”。当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真正落地时,那些传承千年的成语就会从纸上跳进现实,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