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wú sān rì jǐn
成语解释:指衙门办事往往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14回:“常言道:官无三日紧。过了几年之后,这事便懒散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官無三日緊
英文翻译:No three-day tight government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紧:1.物体受到几方面的拉力或压力以后所呈现的状态(跟“松2”相对,2.同):绳子拉得很紧。鼓面绷得非常紧。3.物体因受外力作用变得固定或牢固:捏紧笔杆。把螺丝钉往紧里拧一拧。眼睛紧盯住他。紧记着别忘了。4.使紧:紧了一下腰带。紧紧弦。紧一紧螺丝钉。5.非常接近,空隙极小:抽屉紧,拉不开。这双鞋太紧,穿着不舒服。他住在我的紧隔壁。全国人民团结紧。6.动作先后密切接连;事情急:紧催。一个胜利紧接着一个胜利。他紧赶了几步,追上老张。风刮得紧,雨下得急。任务很紧。抓紧时间。7.经济不宽裕;拮据:这个月用项多一些,手头显得紧一点。
“官无三日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政策或规定刚开始执行时雷厉风行,但没过几天就松懈下来。比如某地整顿电动车乱停乱放,头三天城管全天巡逻、贴罚单,结果一周后街角又堆满了横七竖八的车辆。这种“开头像台风,结尾像微风”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政策执行容易虎头蛇尾?举个现实例子:某社区推行垃圾分类时,前三天志愿者挨家挨户指导,垃圾站摄像头实时监控。可当居民发现两周后监督力度减弱,不少人又开始混装垃圾。究其原因,既有执行者“完成任务式”的思维惯性,也存在民众“等风头过去”的侥幸心理。
再比如某市整治课外补习班,教育局突击检查时机构纷纷关门,三个月后却冒出更多“上门家教工作室”。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个有趣矛盾:管理者需要短期政绩,被管者追求长期生存,两股力量拉扯下,“三日紧”就成了必然产物。
如何打破这个怪圈?观察某县城河道治理案例会发现转机:他们除了前期的集中整治,更建立了每月水质公示制度,并开通市民举报通道。如今三年过去,河道依然清澈。这说明机制建设比短期突击更重要——就像给自行车装齿轮传动,比猛踩几脚更能持续前进。
有个现象值得玩味:某互联网公司推新考勤制度时,最初人脸识别加GPS定位,结果员工用照片蒙混、找人代打卡的花样层出不穷。但当公司改为目标管理制,把精力放在结果验收上,反而实现了更高效率。这或许提示我们:解决“官无三日紧”,有时需要转换管理思维,从“盯过程”转向“要结果”。
从个人视角看,这种现象就像健身房新年促销——办卡时教练热情似火,三个月后却连体脂率都不给测了。但聪明的健身者会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习惯。社会治理何尝不是如此?当规则内化成公民自觉,“三日紧”就会蜕变成“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