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zhì
  • ch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 zhì hù chá

成语解释:到每家每户去察看。

成语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家至户詧

英文翻译:Family inspection

家至户察的意思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成语评论

家至户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描述的是“挨家挨户仔细查看”的场景。比如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排查时,“志愿者们家至户察,确保每位居民的健康码状态都被准确记录”,这里既体现了工作的细致,也暗含了责任的分量。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有手机定位和大数据了,为什么还需要这种“笨办法”?举个例子,某山区小学的支教老师为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他翻山越岭家至户察,发现三个孩子的上学路需要蹚过一条河”。科技手段固然高效,但真实的生活细节往往藏在面对面的交流里。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角度是:这个词常被用于强调“主动作为”。就像乡村振兴工作中,“驻村干部家至户察后发现,村民不爱用新式农机,是因为零件坏了没人会修”。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费时费力,却能捕捉到报表数据之外的鲜活信息。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家至户察”正在发生演变。比如社区团购平台的推广员逐户讲解操作流程,或是新能源车企派工程师到用户家中勘察充电桩安装条件。这些新场景中的“察”,不再局限于检查监督,更多转向了服务与支持——这种转变本身,或许就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当我们在职场中听到“这事需要家至户察式的调研”时,言下之意往往是要超越表面数据,捕捉真实需求。就像产品经理在开发适老化App时,“他们通过家至户察的观察,发现老人更习惯用语音搜索而不是打字”。这种深度洞察,正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或许因为它捕捉到了某种永恒的工作智慧——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完全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接触。就像最近有位朋友说:“我家智能门锁的指纹识别率明明有99%,可物业还是每月家至户察检查消防隐患。”这种“笨功夫”里,藏着难以被算法替代的温度。

"家至户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