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zhì
  • rén
  • sh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 zhì rén shuō

成语解释: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

成语出处:《汉书 匡衡传》:“臣闻教化之流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繁体字形:家至人説

英文翻译:Family members say

家至人说的意思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成语评论

家至人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看。字面意思是“传到每家每户,人人都能谈论”,形容消息传播得又快又广,比如某条新闻突然火爆全网时,你可能会听到长辈感叹:“这事儿真是家至人说了!”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这个成语?

其实它原本出自《汉书》,在古代信息传递靠口口相传的背景下,能实现“家至人说”绝对是现象级事件。但如今社交媒体让消息传播快如闪电,一个热搜十分钟就能覆盖千万人,这种“慢热型”的成语自然显得不够用了。

举个具体例子:某社区新建了儿童游乐园,物业只在公告栏贴了通知。结果第二天全小区老人接孩子时都在讨论:“滑梯颜色真亮堂”“秋千安全绳够不够牢靠”——这就是典型的家至人说,信息通过非官方渠道完成了全覆盖。

▍现代人还能用这个成语吗?

当然可以!上周朋友公司推行新考勤制度,先发了全员邮件,接着部门开会强调,最后连保洁阿姨擦桌子时都在议论。我当场调侃他:“贵司这次改革真是家至人说了。”在场同事都会心一笑,比直接说“人尽皆知”更有画面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从家庭单位扩散”的旧时色彩。用在描写乡村变化、社区治理等场景特别合适,比如:“扶贫干部驻村三年,现在连村口小卖部的收音机里都在播种植技术,真可谓家至人说了。”

▍藏在成语里的传播智慧

仔细想想,“家至人说”其实暗含了信息传递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深度渗透,二是引发主动讨论。就像现在直播带货,主播不仅要让观众看见商品(广度),更要设计话术让人愿意转发分享(深度),这和古人追求“家家户户都在聊”是不是异曲同工?

我个人常把这个成语用在策划方案里。比如建议客户在做新品推广时,不要只满足于铺天盖地的广告,而要设计能让用户自发讨论的传播点——毕竟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家至人说”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在数字社区里焕发新生。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信息全面触达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就像个时光胶囊,既承载着古代的信息传播图景,又启示着当代的传播逻辑,用好了反而比流行词汇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