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ān
  • měng
  •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ān měng bìng jì

成语解释:见“宽猛相济”。

成语出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措施

繁体字形:寬猛並濟

英文翻译:generosity and sever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宽猛并济的意思

宽:1.横的距离大;范围广(跟“窄”相对):宽银幕。这条马路很宽。他为集体想得周到,管得宽。2.宽度:我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这条河有一里宽。3.放宽;使松缓:宽限。宽心。听说孩子已经脱险,心就宽了一半。4.宽大;不严厉;不苛求:宽容。从宽处理。对己严,待人宽。5.宽裕;宽绰:他虽然手头比过去宽多了,但仍很注意节约。6.姓。

猛:1.猛烈:勇猛。突飞猛进。炮火很猛。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跳出来。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猛着劲儿干。4.姓。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成语评论

宽猛并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就简单多了——宽是宽容,猛是严厉,两者结合着用。比如公司里新员工不小心搞砸了项目,领导既没有直接扣奖金,也没当没事发生,而是让他写份复盘报告,同时安排老员工一对一辅导。这就是典型的“宽猛并济”:既给改进机会,又明确责任底线。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打一巴掌给颗糖’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目的性。单纯的情绪化奖惩容易让人困惑,而宽猛并济需要明确的规则托底。就像交通法规既允许新手司机三年内扣分减免(宽),又对酒驾终身追责(猛),这种设计不是为了让人“又爱又怕”,而是用清晰的框架引导长期良性行为。

现实生活中,这个原则比我们想象的更常见。幼儿园老师会用“现在好好吃饭,下午就能多玩十分钟滑梯”和孩子约定;社区调解邻里纠纷时,既劝说双方各退一步,也明确告知破坏公共区域的法律后果。这些场景都在印证:有效的管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动态调节的平衡术。

我个人在带团队时深有体会。去年有个实习生总迟到,按制度应该扣绩效。但我发现他每天加班补进度,就改成让他每天早会上分享行业资讯——既维护了考勤制度的严肃性,又把他爱研究的特长转化成团队资源。后来他转正时感慨:“当时要是直接罚款,我可能就赌气辞职了。”

需要警惕的是,宽猛并济绝不是和稀泥。有些管理者把“灵活处理”变成双重标准,对嫡系团队处处放宽,对外来人才苛责挑剔,这反而会破坏公平性。真正的平衡就像中医配药,既看病症急缓,更考虑体质差异,绝不是简单地把黄连和甘草随便混在一起。

下次遇到需要拿捏分寸的情况时,不妨先画条基准线:哪些是绝对不能让步的原则?哪些是可以弹性处理的空间?只要基准线清晰,宽与猛的比例完全可以根据具体对象、场景来调整。毕竟管理不是做化学实验,没有固定配方,但掌握好火候确实能让结果大不相同。

"宽猛并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