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àn
  • chuán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yàn chuán shū

成语解释:谓传递书信。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传递书信

繁体字形:寄雁傳書

英文翻译:Sending a letter by wild goose

寄雁传书的意思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雁: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白额雁等。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寄雁传书”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浪漫?它原本指古人托大雁传递书信,用来形容远距离的思念或难以实现的愿望。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他望着南飞的雁群,心想若能寄雁传书,定要把这份牵挂告诉千里之外的亲人。”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古代真的用大雁送信吗?其实,这更多是文学化的想象。大雁迁徙的习性和“信使”的象征意义被古人借用,成了情感表达的载体。比如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便是用大雁寄托情绪的典型例子。

放到今天,“寄雁传书”还能用吗?当然!比如朋友要去国外留学,你开玩笑说:“以后别指望我寄雁传书啊,记得每天发微信报平安。”这种新旧对比的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美感,又贴合了现代生活。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就像现在虽然有了即时通讯,但有些人依然坚持手写信件,因为等待和期盼的过程本身就有温度。用大雁传书或许不现实,但那份想把心意跨越时空送出去的冲动,古今并无不同。

下次看到天空中的雁阵,不妨想一想:如果真能托它们带句话,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是“寄雁传书”在当代留给我们的温柔启示——有些情感,本就值得用更诗意的方式去表达。

"寄雁传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