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ěr
  • chuán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ěr chuán shū

成语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繁体字形:黄耳傳書

英文翻译:Huang Er Chuan Shu

黄耳传书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黄耳传书”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背后有个有趣的故事:古代有只名叫“黄耳”的狗,能帮主人长途送信。现在人们常用它形容传递重要消息或紧急信息。比如有人突然收到海外亲友的包裹,笑着说:“这简直是现代版黄耳传书啊!”

为什么要用狗来传信呢?古代没有快递和网络,聪明的动物就成了“通讯工具”。黄耳的故事其实在提醒我们:信息传递的本质从未改变,变的只是工具。就像现在用手机发消息,和当年让狗送信,本质上都是“把重要的事告诉对方”。

有个朋友最近遇到职场危机,他连夜写了三页建议书交给领导。同事调侃他:“你这比黄耳传书还拼!”其实在工作中,及时沟通往往比默默努力更重要。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黄耳这样的信使,而是主动传递信息的勇气。

现代社会还需要黄耳传书吗?虽然现在发微信只要0.1秒,但面对面交流的温度无法取代。上个月参加读书会,发现大家更珍惜手写明信片的机会——这种“慢传递”反而让人更用心组织语言。科技再发达,真诚的态度始终是沟通的核心。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怀念“见字如面”的仪式感。就像我爷爷至今保留着写信习惯,他说敲键盘的声音永远比不上信纸的沙沙响。或许黄耳传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对待沟通的郑重态度。

下次遇到重要的事情,不妨想想那只穿越千山万水的黄耳。选择最合适的传递方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别让想说的话烂在肚子里。毕竟再先进的技术,也替代不了人类主动建立连接的心意。

"黄耳传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