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guó qiáng mín
成语解释: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成语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指国家富足,兵强马壮
繁体字形:富國強民
英文翻译:make one 's country rich and powerful so that its people can enjoy a prosperous life
富: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富裕。富有。富户。农村富了。2.使变富:富国强兵。富民政策。3.资源;财产:富源。财富。4.丰富;多:富饶。富于养分。5.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大伙儿有没有想过,为啥老祖宗要把"富国强民"四个字当传家宝?说白了,这就像炒菜要油盐酱醋缺一不可——国家富强和百姓过好日子,根本就是铁板钉钉的双向奔赴嘛!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咱们小区老张家开的五金厂,前些年靠着政策扶持搞技术升级,现在产品卖到东南亚去了。这不就是富国的缩影?厂子挣外汇给国家交税,工人工资翻倍又能拉动内需,整个良性循环转起来就跟齿轮咬合似的,咔咔带劲!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那强民到底强在哪儿?"哎您别急,咱拿手机支付这事儿来说。十年前谁能想到揣个手机就能走天下?这背后既是国家在数字基建上的真金白银,也是老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现在连胡同口卖糖葫芦的大爷都挂着二维码,这就是强民的活教材啊!
不过话说回来,富国强民这盘棋最怕啥?依我看就怕"瘸腿走路"。见过那种光盖高楼不管绿化的城市没?看着GDP蹭蹭涨,雾霾天反倒多了。所以说,搞经济不能只顾着踩油门,还得时不时看看后视镜里的民生温度计。
再举个反例您就明白了。明朝那会儿郑和下西洋多风光,可后来海禁政策直接把老百姓锁家里。结果呢?国库倒是暂时鼓了,可民间活力被掐断,最后落得个"捧着金碗要饭"的下场。所以说啊,国家这棵大树要枝繁叶茂,根须必须深深扎进百姓的土壤里。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新鲜事:最近县城里兴起"乡村创客",大学生回老家搞直播带货,把土特产卖成网红爆款。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富国强民实践?既盘活了地方经济,又给了年轻人用武之地。要我说啊,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力,才是咱们最该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
说到底,富国强民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就像炒菜讲究火候,国家发展要把握力度,民生改善要传递温度。只要记住"锅里有了碗里才有"这个朴理,甭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咱们手里攥着的,终归是实打实的幸福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