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gēng shǔ yún
成语解释: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成语出处:《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泛指做各种农活
繁体字形:寒畊暑耘
英文翻译:Hard work in winter and summer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耕:用犁翻地松土:耕田。机耕。
暑:热(跟“寒”相对):暑天。中(zhòng)暑。受暑。寒来暑往。
耘:在田里除草:耘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提到“寒耕暑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农民伯伯的日常吗?”其实这个成语比我们想象中更有现实意义。比如老张在郊区承包了十亩果园,寒冬里裹着棉袄修剪果枝,酷暑中顶着草帽给葡萄套袋,邻居都说他“活得比果树还累”。但去年霜冻灾害时,只有他的果园保住了收成——这不正是“现在流的汗,都是未来攒的饭”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苦干精神吗?”看看程序员小林的经历就有答案。他白天在科技公司写代码,晚上自学人工智能课程,朋友都笑他“活得像台永动机”。但三年后行业寒冬来临,当其他同事焦虑失业时,小林已经带着自己开发的智能系统跳槽到头部企业。这种持续积累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新时代的“寒耕暑耘”。
更让我有感触的是社区里的退休教师王奶奶。她二十年如一日义务辅导留守儿童,有人觉得“退休了就该享清福”,可她说:“教育就像种地,春播不管多辛苦,秋收时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就值了。”这种超越功利心的坚持,让成语焕发出温暖的人性光芒。或许真正的“耕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对生活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
最近跟创业的朋友聊天时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总想着“赚快钱”的,反而容易在行业波动中翻船;反倒是坚持打磨产品的团队,像老农侍弄庄稼般慢慢培育用户,最终在市场上扎下了根。这让我想到,智能手机时代虽然讲究“迭代速度”,但某些亘古不变的东西——比如踏实耕耘的智慧——反而成了最靠谱的加速器。
下次再看到凌晨四点扫街的环卫工,或是实验室里通宵观测数据的科研人员,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他们正在用双手为这个世界“施肥”。就像老家院里的那棵老槐树,没人看见它深夜里如何扎根,但年轮里藏着的,都是时光给予耕耘者的秘密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