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á
  • chá
  • ér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á chá ér míng

成语解释: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

成语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过于计较细节

繁体字形:詧詧而明

英文翻译:astute on petty things

察察而明的意思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成语评论

大家有没有听过“察察而明”这个成语?说白了,它形容一个人过于纠结细节,反而看不清大局。比如同事小王吧,每次做PPT都要把边框调得像素级对齐,结果项目进度拖了半个月——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察察而明”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这和‘认真负责’有啥区别呢?”哎,这问题提得好!老话说“过犹不及”,重点在于是否影响整体目标。就像修自行车时只顾着擦链条油污,忘了检查刹车线是否断裂,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记得我实习那会儿,主管常说:“你们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啊,就是拿放大镜看蚂蚁。”当时还不服气,结果有次写市场报告,硬是花三小时调整柱状图配色,导致竞品分析部分草草收场。您猜怎么着?老板直接指出关键数据漏算——这教训够我记半辈子。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思维模式也不是全无用处。有次看《资治通鉴》里提到,北宋名臣包拯查案时就爱“察察而明”,硬是从账本上的墨渍里揪出贪官。所以说啊,关键得看场合——查案子要显微镜,定战略可得用望远镜。

前两天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案例。某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坚持把APP图标弧度从2.5°改成3°,结果用户调研显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个变化。倒是同期砍掉的语音助手功能,被竞争对手做成了爆款。您品,您细品,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察察而明”嘛!

依我看呐,咱们得学会“切换镜头”。就像摄影师拍集体照,既要保证每个人表情到位,更得注意整体构图。下次再遇到纠结细节的时候,不妨退后两步问问自己:“这事儿三年后还重要吗?”保准能让思路清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