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成语解释: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英文翻译:God knows what it is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乎: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乎?否乎?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乎!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乎。无须乎。出乎意料。合乎规律。超乎寻常。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迥乎不同。确乎重要。7.跟“啊”相同:天乎!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用大白话说,其实就是“再厉害的道理,也得靠人去灵活运用”。比如小明学编程,老师教了一堆算法,但他自己不动手调试代码,光背理论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得靠他自己琢磨出问题在哪。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不就是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吗?”还真不太一样。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背熟了操作手册,结果遇到客户突发投诉,手册里没写的状况,这时候就得靠她自己随机应变。这种“手册外的智慧”,才是成语里说的“存乎其人”的精髓。
记得去年美术馆办抽象画展吗?有个观众盯着画嘀咕:“这乱七八糟的线条算哪门子艺术?”旁边的画家朋友说了句:“你看的是颜料,别人看的是情绪。画布不会自己说话,得靠看画的人带着经历去感受。”这话正应了成语的意思——艺术的价值,最终在于观者的理解和共鸣。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AI这么发达,ChatGPT能写诗作画,但为啥人类创作者还没失业?因为机器能模仿套路,却学不会老张面馆老板那种“看人下菜碟”的本事——看到学生来就多给半勺饭,瞧见加班族直接往面里卧个荷包蛋。这种人情味儿的判断,算法暂时还真搞不定。
依我看啊,这个成语放在今天格外应景。就像咱们用智能手机,功能再多再好,要是用户只会拿来当砖头砸核桃,再高科技也白搭。反过来讲,哪怕给老农一部老年机,人家能用通讯录存全村人的号码,还能用短信谈成买卖,这才是真正的“神而明之”。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与其抱怨“方法不管用”,不如想想这个成语。就像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没有现成的管理方案,硬是靠挨家挨户摸底搞出了“买菜接龙群”。你看,关键不在方法多高明,而在做事的人有没有带着脑子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