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shí yǐn yǔ
成语解释: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武艺高强
繁体字形:射石飲羽
英文翻译:have the strong willpower that can make an arrow pierce even stone
射:[shè]1.放箭:射箭。后羿射日。2.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3.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4.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5.有所指:暗射。影射。[yè]1.〔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2.〔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yì]〔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羽:1.羽毛,鸟的毛:羽翼。2.鸟类或昆虫的翅膀:振羽。3.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射石饮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传说古代有位神箭手,一箭射进石头里,连箭尾的羽毛都陷了进去,形容力量惊人或者决心坚定。比如有人熬夜三天终于解开数学难题,朋友可能会开玩笑:“你这劲头,简直像射石饮羽!”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用“石头”和“羽毛”作比喻?其实这里藏着个反差——石头代表坚硬不可摧的困难,羽毛象征看似脆弱的力量。当箭矢能穿透石头,恰恰说明人的潜能可以突破表面上的“不可能”。就像健身新手举起杠铃的那一刻,看似弱小的手臂也能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场景。有位程序员朋友为了修复系统漏洞,连续72小时调试代码,最后成功时他说:“当时就像在对着石头射箭,没想到真能钻出个洞来。”这种比喻生动传达了“专注力突破瓶颈”的奇妙体验,比单纯说“我很努力”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合?其实它不仅限于赞美他人的毅力。比如看到孩子反复练习钢琴曲目,家长可以说:“咱们慢慢来,说不定哪天就像射石饮羽那样突然开窍。”这种说法既保留鼓励的意味,又比“加油”更有文化韵味。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反常识美感”。就像看魔术师徒手劈开钢板,或是见证沙漠里开出鲜花,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恰恰提醒我们:很多所谓的限制,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画下的边界。下次遇到看似坚不可摧的难题时,或许可以想想——说不定我们的“箭”,正缺那最后一分坚持的力道。
生活里藏着无数这样的“射石饮羽”时刻。那个凌晨四点改完方案的设计师,那个在雨中坚持训练的运动员,那个把失败三十次的实验做出结果的科研团队,他们都在用行动证明:当专注力与决心形成合力,再坚硬的现实壁垒,也会裂开让人惊喜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