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o
  • gēng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ào bù gēng shì

成语解释: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成语出处:《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少不更事

英文翻译:be too young and unable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should behave

少不更事的意思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更:[gēng]1.改变;改换:更改。更换。2.经历:少(shào)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半夜。[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再:更上一层楼。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成语评论

刚上高中时,我和同桌偷偷在教室养仓鼠,结果被班主任当场发现。看着纸箱里瑟瑟发抖的小家伙,班主任没有责备我们,只是笑着说:“少不更事可以理解,但校园不是动物园啊。”那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有些错误确实源于对规则的懵懂认知。

问:少不更事只能用在小孩身上吗?去年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把客户报价单小数点标错位置,导致合同差点作废。部门主管在晨会上说:“年轻人少不更事难免的,关键是建立复核机制。”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孩童,更指向所有缺乏经验导致的失误。

朋友阿杰总爱调侃自己大学时的糗事:网购二手电动车,结果收到个儿童玩具车模型。“那时候真是少不更事,居然相信‘九成新’的图片。”他的自嘲里其实藏着智慧——承认过去的稚嫩,恰恰证明现在的成长。

问:如何避免少不更事的状态?观察发现,主动积累间接经验特别重要。表妹高考填志愿前,把十个不同专业的学长约出来喝奶茶取经。她说:“我不想因为少不更事选错人生方向。”这种积极获取信息的姿态,比单纯试错更有效率。

上周陪母亲整理旧物,翻出她年轻时买的股票凭证。面对那些泛黄的废纸,她笑道:“当年要是懂这些,现在都能给你买套房了。”这话让我想到,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少不更事”,重要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局限。

邻居张叔处理儿子早恋问题的方式很有意思。他带着初中生去爬山,途中聊起自己当年给女生写藏头诗被全班传阅的往事。“少不更事不是错,但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这种既有同理心又明确底线的沟通,比单纯说教有效得多。

看着地铁里捧着《职场生存指南》的毕业生,突然觉得“少不更事”其实是种可爱的特权。正因为有这段跌跌撞撞的成长期,我们才会在多年后,看着新人手足无措的样子露出会心微笑,继而递出一杯咖啡说:“我当年也这样。”这或许就是生命延续的温柔密码。

少不更事的造句

  1. 造句 少不更事的他显得很天真。
  2. 造句 童年的生活趣味无穷,由于那时少不更事,好奇心强,做过不少傻事,闹了不少笑话。
  3. 造句 孩子少不更事,希望先生多加谅解。
  4. 造句 我的弟弟少不更事,昨天失言冒犯,请您原谅!
  5. 造句 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我们理应加强国情知识教育。
  6. 造句 犬子少不更事,昨天多有冒犯,请大人原谅!
  7. 造句 在短短十二天的时间内,究竟两位少不更事的七岁及九岁男童,会如何花费这笔巨额款项?
  8. 造句 我不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事,交代给几个少不更事的人去办。
  9. 造句 当年他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歷练,如今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主管了。
  10. 造句 一九八四年离开出生地伊朗时,安努榭安沙利仍少不更事,但在此之前很久,她就常仰望星星,并梦想能和星星近距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