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ú lóng zhī jì

成语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屠龍之技

英文翻译:useless skill

屠龙之技的意思

屠:1.宰杀(牲畜):屠宰。2.屠杀:屠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3.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技:1.技能;本领:技术。技巧。绝技。一技之长。黔驴技穷。无所施其技。2.姓。

成语评论

屠龙之技”这个成语听起来很酷,但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小明花三年时间研究如何用算盘破解量子密码,朋友笑他:“你这是屠龙之技啊,现在谁还用算盘?”小明挠挠头:“但万一哪天量子计算机瘫痪了呢?”这个例子暴露了成语的核心——看似厉害却脱离实际需求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屠龙之技完全没用吗?其实要看场景。比如程序员老王精通上世纪90年代的编程语言COBOL,在银行系统维护中反而成了香饽饽。这说明“龙是否存在”才是关键——当某个特殊需求真实存在时,冷门技能也能变成杀手锏。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屠龙之技常被用来形容教育领域的专业选择。比如古生物专业的学生,表面看就业面窄,但博物馆、科研机构的需求就像隐形的“龙”。这里隐藏的启示是:技能的实用性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和个人定位来动态判断。

如何避免成为“屠龙者”?不妨参考产品经理的思维。他们开发功能前会先做市场调研,就像猎人不会在沙漠里练习捕鱼技巧。去年我参与创业项目时,团队曾沉迷开发炫酷的AR功能,后来发现用户更需要简单的预约系统,这就是从屠龙思维到务实思维的转变。

换个角度看,屠龙之技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价值。邻居张叔退休后研究甲骨文,十年后竟帮考古队破译了青铜器铭文。这让我想到:某些技能当下看似无用,却能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种。就像《庄子》里朱泙漫学屠龙的故事,虽然耗尽家财,但谁敢说这种执着没有精神价值?

在AI时代,屠龙之技的定义正在变化。十年前被认为无用的围棋算法,如今推动着人工智能发展。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实用”的技能储备,毕竟世界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人——关键在于找到属于你的那片星空与土地。

屠龙之技的造句

  1. 造句 他曾经反复的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
  2. 造句 师屠龙之技,弄市井营生,非我志也。
  3. 造句 真正的修真,从来都不是屠龙之技,如果各位努力修行,尤其是修炼自身的精神力,那么平常的学习中,你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大幅的提高。
  4. 造句 现在我们的任务都在室内或武器里,这屠龙之技也怕没什么用处了。
  5. 造句 但是,乔治掌握真正的屠龙之技。
  6. 造句 如今天下一统,纵横术就是屠龙之技,派不上用场。
  7. 造句 此技这决非屠龙之技,实战时第一次交手被击落剑,并非很特殊的事情,不必伤心沮丧。
  8. 造句 方先生在国外学得了制造飞机的本领,但在没有航空工业的旧中国,这种本领不过是屠龙之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