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成语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成语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山中宰相
英文翻译:reclusive distinguished men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宰:1.主管;主持:主宰。2.古代官名:县宰。邑宰。3.姓。4.杀(牲畜、家禽等):屠宰。杀猪宰羊。5.比喻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挨宰。宰人。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山中宰相”这个成语,原意是指隐居山林却对朝政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南史》记载的陶弘景,虽在茅山修道,但每逢国家大事,皇帝都会派人进山请教,百姓戏称他为“山中宰相”。这时候有人会问:这和现代职场有什么关系?其实就像公司里退居二线的元老,看似不参与日常事务,关键时刻提出的建议依然举足轻重。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业委会改选时,那位总在花园晨练的张教授从不参选,但邻居们遇到法律纠纷或装修矛盾,都会主动找他拿主意。这种现象不正是现代版“山中宰相”吗?或许有人疑惑:这种隐形的权威从何而来?答案藏在持续积累的专业能力和处事公正的口碑中——真正的威信不需要头衔加持。
值得思考的是,互联网时代是否在创造新型“山中宰相”?就像某些技术大牛关闭社交媒体账号,专心在GitHub上开源项目,他们的代码却影响着千万开发者。这种“数字隐居”反而让专业价值更纯粹。这揭示了一个有趣悖论:当某些人主动退出注意力争夺战时,其影响力可能以更持久的方式存在。
有人认为这种状态过于理想化,毕竟现代社会强调“曝光度等于影响力”。但观察教育培训行业会发现,真正改变教学方式的教育家,往往是那些扎根课堂二十年的普通教师,而非频繁出书的网红讲师。他们的经验沉淀如同山涧清泉,虽不汹涌,却能持续滋养后来者。
从个人经历看,曾见证某传统工艺大师拒绝商业合作,坚持在乡村带徒弟。十年后,他的学生在全国设计大赛包揽奖项,这种延迟的影响力恰似“山中宰相”的现代演绎。这让我联想到:真正的专业沉淀需要与浮躁保持距离,就像好酒封坛,时光自会赋予其醇香。
当我们在焦虑“如何扩大影响力”时,或许该重新理解“位置”与“价值”的关系。就像山中的古松,不必生长在广场中央,照样能成为登山者的方向标。关键在于根系是否深入岩层,年轮是否记录风雨——这才是超越时空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