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ruì
  • g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n ruì zé bù gāo

成语解释: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山鋭則不高

英文翻译:Sharp mountain is not high

山锐则不高的意思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锐:1.锐利(跟“钝”相对):尖锐。敏锐。锐不可当。2.锐气:养精蓄锐。3.急剧:锐进。锐减。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成语评论

山锐则不高”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拆开看其实很有意思。字面意思是“山太尖了反而高不起来”,背后藏着什么道理?咱们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刚入职就拼命加班想快速升职,结果反而累垮身体,被领导提醒“要稳扎稳打”。你看,这和陡峭的山峰撑不住自身重量,是不是一个道理?

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太尖锐”反而成不了事?其实就像叠积木,最底层铺得越宽,上层才能叠得更高。去年有个创业的朋友,急着开发十个新功能抢占市场,结果系统漏洞百出,用户反而流失了。这就像造山时只顾着往上堆石头,却不夯实地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崩塌。

换个角度看教育领域。邻居家孩子每天辗转三个补习班,家长以为“学得多=学得好”,结果孩子期末考试数学反而退步了。老师给的反馈特别到位:“知识点像沙子,得一层层压实了才能往上垒。”这种场景是不是和成语里的“山形”特别像?急吼吼地追求高度,反而让结构变得脆弱。

我倒是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在的职场环境。见过不少年轻人把“快速晋升”当唯一目标,却忽略了技能树的横向拓展。就像玩游戏升级,只加攻击力不点防御值,遇到高级关卡肯定要吃亏。上周部门来了个实习生,主动要求参与跨部门项目,三个月下来成长速度反而比同期生快两倍——这或许就是“钝感力”带来的后劲。

有个反常识的观察:自然界真正的险峰往往有个宽厚的基座。就像珠峰虽然峰顶尖锐,但它的山体在青藏高原上延展数百公里。把这个道理放到个人发展上,或许可以理解为:短期目标的“钝”反而能成就长期价值的“锐”。就像种竹子,前三年只长根茎,第四年却能一个月窜高十五米。

下次遇到需要快速突破的难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现在的“尖锐”是建立在足够稳固的基础上吗?就像装修房子,与其急着封顶,不如多花两天检查钢筋水泥的承重结构。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直线上升的冲刺,而是螺旋式前进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