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zōu hǎi shì
成语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繁体字形:山陬海海
英文翻译:Mountain Zou and sea Shu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陬:角落;山脚。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澨:1.大堤。2.水边。
“山陬海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其实描述的是“偏僻的角落”,比如山脚和海边这些远离人群的地方。举个例子:“为了寻找灵感,他搬到了山陬海澨的一座小木屋,每天听着海浪声写作。”这里的“山陬海澨”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孤独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生僻的成语?其实,当你想强调“与世隔绝”或“鲜为人知”时,它比直白的“偏僻”更有画面感。比如描述一个冷门旅游景点:“这个山陬海澨的小村落,连地图上都找不到标记,却藏着最地道的传统手艺。”成语的凝练性让表达更高效。
再举个反例:如果只说“他住在很远的地方”,读者可能只会联想到物理距离;但换成“他隐居在山陬海澨之间”,立刻多了层主动选择远离喧嚣的意味。这种差异正是成语的魅力——四个字能传递情绪和态度。
个人觉得,现代人虽然用导航能抵达地球任何角落,但“山陬海澨”依然存在于生活中。比如关闭社交媒体的周末,或是专注做手工的下午,我们都在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山海角落”。这种暂时脱离主流的勇气,或许正是应对信息过载的解药。
下次写文章时,不妨试试用“山陬海澨”替代“偏远地区”。就像给黑白素描添了抹水彩,既保留中文的古典韵味,又能让文字跳出常规表达的框架。毕竟语言的生命力,就藏在这些被遗忘的词汇重新焕发光彩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