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háo
  • d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qǔ háo duó

成语解释: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成语出处: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巧取豪奪

英文翻译:take away by force or trickery

巧取豪夺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豪:1.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英豪。文豪。2.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豪放。豪爽。豪迈。豪言壮语。豪雨。3.指有钱有势:豪门。豪富。4.强横:豪强。巧取豪夺。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成语评论

巧取豪夺”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好理解。巧取,就是耍手段获取;豪夺,则是用蛮力抢夺。合起来就是“用花招骗,用暴力抢”。比如有人打着“免费理财课”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最后却推销高价保健品,这就属于典型的巧取。

有人可能会问:巧取和普通商业竞争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手段是否正当。某连锁咖啡品牌曾推出“第二杯半价”活动,这是正常促销;但如果换成“买咖啡抽奖必中扫地机器人”,结果消费者收到的却是劣质产品,这就变成了用虚假承诺巧取利益。

历史典故里也有鲜活案例。北宋时期,蔡京当权时通过修改盐茶专卖制度,表面说是“为国增收”,实则把大量利润装进自己口袋。这种披着政策外衣的敛财行为,比直接抢钱更具隐蔽性。

现代职场同样存在变种。某公司高管以“培养储备干部”为名,让新人无偿加班做私人事务,待其身心俱疲时再找借口辞退。这种消耗他人时间精力却不给回报的做法,本质上也是种精神层面的豪夺。

为什么这类行为往往难以长久?观察发现,无论是虚假营销还是制度剥削,最终都会透支信誉值。就像过度捕捞会让鱼塘枯竭,持续巧取豪夺终将失去生存土壤。有意思的是,随着信息透明度提高,现在维权渠道比二十年前畅通得多,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近年职业打假人群体不断壮大。

个人认为,这个词的警示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任何获取方式都要守住基本底线。就像农民种地,春播秋收才是正道,总想着偷邻居庄稼的人,终究会饿死在自家荒田里。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但正途反而越走越宽——毕竟谁也不愿意和永远在算计的人长期合作。

下次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不妨多问自己两个问题:对方的获利逻辑是否透明?这件事经得起三年后回头看吗?保持这份清醒,就能在复杂环境中守护好自己的“人生粮仓”。

巧取豪夺的造句

  1. 造句 地主靠巧取豪夺占有了农民的土地。
  2. 造句 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3. 造句 这些钱财都是他当年巧取豪夺来的,通通捐出来也不为过。
  4. 造句 在看到萨达姆侯赛因和他的儿子们"巧取豪夺"之后,一些伊拉克平民觉得他们有权利拿回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5. 造句 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夺来的,有何值得尊敬?
  6. 造句 老家那块地就这样被当地土财主给巧取豪夺了。
  7. 造句 今天,一些人不是靠诚实劳动,而是靠巧取豪夺加入到了富有的行列。
  8. 造句 这种趁乱世巧取豪夺的作法,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
  9. 造句 这些贪官对当地民众巧取豪夺,无所不至!
  10. 造句 这种巧取豪夺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