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lì míng sè

成语解释:见“巧立名目”。

成语出处: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敲诈

繁体字形:巧立名色

英文翻译:rack one 's brains for ingenious devices

巧立名色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巧立名目”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编造各种借口来达到目的的行为。比如某公司打着“员工成长计划”的旗号,要求员工每月缴纳培训费,实际上却将资金用于部门聚餐。这种表面合理、本质牵强的操作,正是成语的典型应用场景。

为什么会出现巧立名目的行为?这往往源于规则漏洞与利益驱动。例如社区物业以“绿化升级”为由提高管理费,但居民发现只是更换了花坛边缘的瓷砖。当规则允许模糊解释时,人们就容易在“合理”与“不合理”的灰色地带游走。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行为未必都是恶意的。某学校曾以“校友联络活动”名义收取费用,后来将这笔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虽然名目与实质不完全对应,但出发点值得肯定。这说明判断这类行为时,动机与结果同样重要

如何区分合理创新与巧立名目?关键在于透明度和必要性。某创业团队将团建活动命名为“灵感激发营”,看似夸张,但确实设计了专业创意训练环节。这种名实基本相符的情况,与单纯包装借口有本质区别。

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对“名目”的敏感度在提升。消费者开始追问“这笔钱具体用在哪里”,企业也更注重项目命名的准确性。这种双向监督正在压缩巧立名目的生存空间,或许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名副其实的创意实践。

当遇到名目繁多的收费或要求时,保持理性追问是个好习惯。与其纠结名称是否花哨,不如关注背后是否有清晰的服务逻辑。毕竟名称只是包装,内核的合理性和价值才是真正需要衡量的标准。

"巧立名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