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xi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ā rén xià lǐ

成语解释: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

成语出处: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

繁体字形:巴人下裏

英文翻译:BA renxiali

巴人下里的意思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成语评论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成语“巴人下里”咋用!先来个小问题:这词儿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说白了,它最早指古代巴蜀地区的民间歌谣,后来比喻通俗文艺。比如夸人作品接地气,可以说:“老张这快板打得真叫巴人下里,连隔壁王大爷都跟着哼!”

等等,这成语和“阳春白雪”啥关系?嘿,问得好!这两就像火锅配清茶——一个热辣直白,一个高雅含蓄。举个例子:“网红神曲火遍全网,巴人下里;音乐会上的古典乐章,阳春白雪。”您瞅瞅,各有各的精彩不是?

那现在用这词会不会显得过时?还真不一定!您看直播带货时,主播喊着“家人们三二一上链接”,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巴人下里嘛!不过咱得注意场合,要是给学术论文加这句,估计导师得挠头:“同学,你这是要搞田野调查还是写rap歌词?”

要我说啊,文化这事儿就像吃火锅,有人爱毛肚黄喉的爽快,有人好菌菇汤底的温润。前阵子我给老家亲戚改宣传语,原本文绉绉的“生态宜居示范区”,硬是改成“开门见绿,抬脚逛公园”,您猜怎么着?镇上大妈都说“这才听得懂!”您瞧,巴人下里的智慧,搁现在照样好使!

最后唠叨一句:通俗不等于低俗,就像辣椒炒肉虽然家常,但火候调料也得讲究。下次见着广场舞神曲别急着撇嘴,指不定里头就藏着当代的巴人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