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fēn qiū sè
成语解释: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成语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双方各得一半
繁体字形:平分秌色
英文翻译:go halves on a fifty-fifty basis
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10.姓。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平分秋色”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小明和小红参加绘画比赛,两人作品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评委笑着说:“这两幅画真是平分秋色,难分高下。”这里既点明了双方实力相当,又带出了难以抉择的趣味性。
有人可能会问:“平分秋色只能用在比赛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同事合作开发新产品,老板评价:“你们在技术研发和市场调研方面平分秋色,缺了谁都不行。”这既肯定了各自的专业领域,又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比单纯说“都很优秀”更有画面感。
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当看到两家早餐店在街角相对而立,顾客数量不相上下时,街坊们闲聊:“王记的油条酥脆,李记的豆浆香浓,两家算是平分秋色。”这种用法既点出了竞争关系,又暗示着良性共存的可能性,比“势均力敌”多了份和谐意味。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新时代的职场场景。比如在部门会议上,领导说:“小张的策划创意和小李的执行细节平分秋色,这次项目成功离不开你们互补。”这种表达既能精准定位员工优势,又巧妙避免了“二选一”的尴尬,是当代管理者值得掌握的语言艺术。
最后要提醒的是,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温度。形容两位歌手“平分秋色”透着赞赏,但若说“你们两个的错误平分秋色”,瞬间就变成黑色幽默了。语言就像调色盘,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情境下能画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