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án shì yǐ gāo
成语解释: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成语出处:《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年事已高
英文翻译:advanced in age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以”。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提到“年事已高”,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是拄着拐杖散步的老人,还是退休后依然活跃的社区志愿者?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年纪很大”,但实际使用时藏着许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这句话:“李教授虽年事已高,每周仍坚持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这里既点明了年龄状态,又暗示了持续贡献的积极态度。 若换成“李教授虽然很老”,语气就变得生硬且缺乏敬意。可见成语的选择直接影响表达的温度。
为什么用“年事已高”而不用“年老”?这个问题背后藏着语言智慧。当我们说“王奶奶年事已高,不便远行”时,既表达了客观事实,又隐含体贴关怀。相比之下,“年老”更侧重生理状态,可能让人联想到衰弱无助的刻板印象。语言学家发现,中文里类似成语往往自带情感缓冲区。
菜市场有位卖花的老伯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别看我年事已高,挑水浇花比小伙子还利索!”这个例子打破常规,把年龄劣势转化为经验优势。可见成语使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老年人用它来自我调侃或彰显价值。
现代职场中的特殊案例某科技公司招聘启事写“欢迎年事已高但思维活跃者应聘”,引发网络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年龄歧视,也有人觉得打破了35岁门槛。其实成语本身没有褒贬,关键看如何运用。就像老茶壶泡新茶,容器只是载体,内容才是灵魂。
观察发现,年轻人用这个词时容易陷入误区。朋友曾抱怨:“我说领导年事已高该退休了,结果被批不会说话。”这提醒我们,涉及年龄的话题需要更圆融的表达方式。或许可以改成:“领导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正是培养接班人的好时机。”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每个时代都在重塑成语的内涵。当社区里92岁的张爷爷说“我这年事已高的身子骨还能参加马拉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命力的绽放,更是语言与时代的共舞。下次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想想背后的温度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