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án yú gǔ xī

成语解释: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年逾古稀

英文翻译:over seventy years of age

年逾古稀的意思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逾:1.超过;越过:逾期。逾限。逾额。年逾六十。2.更加:逾甚。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稀:1.同“”:稀少。稀见。2.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浓度小:稀盐酸。稀饭。

成语评论

年逾古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年龄超过七十岁。比如:“公园里那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每天坚持打太极拳,动作比年轻人还利索。”这样的描述不仅点明了年龄,还传递出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年逾古稀”而不用“七十多岁”?其实,成语自带文化韵味。当你说“年逾古稀”时,不仅表达了年龄,还暗含对阅历的敬重。例如:“邻居张奶奶年逾古稀,却自学了智能手机,现在天天在家族群里发养生知识。”这句话里,“年逾古稀”和“自学智能手机”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用起来其实挺灵活的。我曾见过有人用它描写历史人物:“书中记载,这位将军年逾古稀仍披甲上阵,城墙上那道佝偻却挺拔的身影成了士兵们的精神支柱。”这里不仅没有“老迈无力”的刻板印象,反而塑造了一个充满力量的晚年形象。

或许有人担心:用“年逾古稀”会不会显得文绉绉?我的经验是,关键看语境。在正式场合或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能增加厚重感;但如果是日常聊天,换成“七十多岁”反而更自然。就像炒菜放盐,适量才能提鲜。

现代社会寿命普遍延长,很多“年逾古稀”者依然活跃在各领域。最近新闻报道,有位78岁的退休教师自发组织社区读书会,每周带着二十多个孩子读经典。这让我想到:年龄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人对生活的热情。成语不仅是标签,更是打开故事的钥匙。

下次遇到这个成语时,不妨多留意它的使用场景。你会发现,那些精彩的例句往往在平静的叙述中,藏着对生命韧性的赞美。就像春日的柳枝,看似柔软,实则藏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年逾古稀的造句

  1. 造句 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2. 造句 年逾古稀的张老伯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
  3. 造句 爷爷已年逾古稀,但身体还是非常硬朗。
  4. 造句 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他年逾六旬,军帽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在帽徽领章的走路时却仍然步履矫剑。
  5. 造句 王爷爷已年逾古稀,但仍然每天早上坚持体育锻炼。
  6. 造句 年逾古稀的黄大爷生气地说:“我已是日薄西山的人了,怎敢和你们年轻人比高低。”。
  7. 造句 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8. 造句 世界很大,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年逾古稀的老妪竟能赤手空拳地擒获年轻力壮的夜贼?这事听起来可不一般!
  9. 造句 一生坎坷,备尝艰难,但是却能年逾古稀,自然令人对其摄生观感兴趣.
  10. 造句 这就是现代的日本.在这个充满小发明的国家,甚至年逾古稀的老妈妈都和身边的机械小玩艺儿交朋友.

"年逾古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