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成语解释: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成语出处: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繁体字形:開卷有益
英文翻译:a book that is shut is but a block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益:1.好处(跟“害”相对):利益。公益。权益。受益不浅。2.有益的(跟“害”相对):益友。益鸟。益虫。3.姓。4.增加:增益。延年益寿。5.更加:多多益善。精益求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翻开书就有好处”,但具体怎么体现呢?举个例子:小明原本对历史毫无兴趣,偶然翻到一本讲唐朝的通俗读物,结果被生动的故事吸引,不仅主动查资料补全知识,还在班级讨论中自信发言。你看,一本看似普通的书,可能悄悄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上什么都能搜到,读书还有必要吗?其实,书籍和碎片化信息最大的区别在于系统性。比如学编程时,刷短视频教程能快速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但一本系统的教材会帮你理解底层逻辑,就像拼图时先看完整图纸,再动手效率更高。
再举个反例:同事老张总说“读书没用”,有次公司要开拓东南亚市场,他凭经验判断当地人不吃辣,后来市场部新人小王引用《饮食人类学》里的案例,指出越南胡椒文化深厚,最终推出的香辣口味产品大获成功。老张这才意识到,经验主义可能让人错失藏在书里的“彩蛋”。
关于阅读方式,我倒有个亲身体验:电子书方便却容易分心,纸质书反而让我更专注。上周在地铁上读《人类简史》,旁边小孩哭闹不停,但书中“认知革命”章节描述的远古人类如何用故事凝聚族群,竟然让我完全沉浸其中,连到站都差点错过。这种深度思考的体验,是刷社交媒体难以替代的。
或许你会疑惑: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读书?试试“三页纸原则”吧——我床头永远放着两本书,工具书和小说各一本,睡前随便翻三页。上周就这样偶然读到《醉汉的脚步》,书中用概率学解释人生机遇的段落,正好帮我解开了工作调岗的焦虑。有时候,知识就像落在窗台的麻雀,你永远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但开着窗才有相遇的可能。
最后想说,开卷有益不在于读了多少本,而是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就像农民播种时不确定哪颗种子会发芽,但只要持续耕耘,总会有破土而出的惊喜。下次路过书店或图书馆,不妨走进去转一圈,说不定某本书正在等待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