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jiā dàng chǎn
成语解释:犹倾家荡产。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
繁体字形:棄家蕩産
英文翻译:become bankrupt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凼”。
产:1.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产妇。产科。产卵。产下一个男孩儿。2.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产销。增产。转产。3.出产:产棉。产煤。东北产大豆。4.物产;产品:土产。特产。水产。5.产业:家产。财产。破产。6.姓。
提到“弃家荡产”,许多人会联想到“倾家荡产”——这两个词发音相似,但含义略有不同。前者更强调主动舍弃家业,而后者指被动耗尽财产。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弃家荡产”常被误写或混用,我们暂且按字面意思来探讨它的使用场景。
比如:“老张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弃家荡产,连祖传的老房子都卖了。”这个例子中,主动舍弃家产的行为既有无奈,也透出亲情的重量。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人们愿意做出这种极端选择?答案往往藏在“价值排序”里——当某些事物(如健康、理想)被看得比物质积累更重要时,孤注一掷就成了选项。
再看另一个场景:“创业失败让小王差点弃家荡产,但他笑着说至少买到了经验。”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乐观态度。人们或许会疑惑:赌上全部身家值得吗?其实关键不在于结果成败,而在于当事人是否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像登山者明知有风险仍要出发,生命的价值有时体现在过程而非终点。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现代社会“弃家荡产”式选择正从物质领域转向精神领域。比如有人辞职环游世界,看似抛弃稳定生活,实则是用物质换体验。这种新型的“弃家荡产”背后,藏着当代人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家产不仅是房产存款,更是时间、自由等无形财富。
当然,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理性考量。就像投资领域那句老话:“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极端的选择往往伴随极端后果,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它也可能成为打破困局的钥匙。重要的是认清自己能否承受最坏结果,同时保持对未来的希望感。
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或许我们可以记住:真正的勇气不是盲目舍弃,而是在权衡之后依然敢为自己的信念买单。家产可以重新积累,但有些机会和时光,错过了就再难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