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āi jiā dàng chǎn
成语解释:拆:拆散;荡:弄光。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没了落事,几乎中了人的机谋,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破产
繁体字形:拆家荡产
英文翻译:Demolish the house
拆:[chāi]1.把合在一起的打开或分开:拆信。拆卸。2.拆毁:拆房。[cā]〈方〉排泄(大小便)。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凼”。
产:1.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产妇。产科。产卵。产下一个男孩儿。2.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产销。增产。转产。3.出产:产棉。产煤。东北产大豆。4.物产;产品:土产。特产。水产。5.产业:家产。财产。破产。6.姓。
“拆家荡产”这个成语,原意是指耗尽全部家产,常用来形容因过度投入某件事而导致经济崩溃。举个例子:老张为了创业,不仅抵押了房子,还借遍亲友,结果项目失败,最终拆家荡产。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其实背后往往是对成功的渴望压倒了理性判断。
再比如,有人沉迷赌博,总想“翻盘”,结果越输越多,最后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这种案例看似极端,但生活中类似的选择并不少见。比如超前消费、盲目投资,甚至为面子借钱买奢侈品,都可能让人一步步陷入困境。这时候问题来了:如何避免走到这一步?答案很简单——学会量力而行,分清“欲望”和“需求”。
我曾见过一个年轻创业者,他把所有积蓄投入奶茶店,但因为选址失误,三个月就关门大吉。他后来反思说:“当时太相信‘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却没想过摩托也可能翻车。”这种真实案例告诉我们,风险控制远比孤注一掷更重要。就像登山需要安全绳,做重大决定时也该给自己留条退路。
或许有人觉得,“拆家荡产”离自己很遥远,但其实它可能藏在日常的小选择里。比如为了炒股加杠杆、为追热点频繁跳槽,甚至为孩子报超出承受能力的培训班。这时候需要问:这件事的失败成本我是否能接受?试着用“最坏结果推演法”,假设计划失败后的生活状态,往往能让人清醒很多。
最后想说的是,追求目标本身没错,但健康的奋斗应该像种树——既需要向下扎根积累养分,也要向上生长接受阳光。与其赌上全部身家,不如把大目标拆解成可控制的小步骤。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稳扎稳打的人,反而更容易跑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