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òng yuè cháo fēng
成语解释: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内容贫乏的写作
繁体字形:弄月謿風
英文翻译:Make fun of the moon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嘲:[cháo]讽刺;讥笑:嘲笑。冷嘲热讽。[zhāo]〔嘲哳〕同“啁哳”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弄月嘲风”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形容文人喜欢用风花雪月的题材写诗作文,有时候也暗指内容空洞、不切实际。比如有人写文章总爱描绘“月光如水”“清风徐来”,但读完后却让人摸不着重点,这时候就可以说:“他的文章总在弄月嘲风,读多了反而觉得腻。”
有人可能会问:弄月嘲风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要看语境。比如在古代,文人聚会时吟诗作对,用这个词可能带点欣赏;但如果一个职场报告里全是抒情句子,老板可能会皱眉:“咱们开会不是来弄月嘲风的,数据呢?”你看,同一个词,换个场景,味道就变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朋友小王最近迷上写诗,每天在朋友圈发“繁星点点照孤影,夜半钟声到客船”,结果被同事吐槽:“你倒是把项目方案弄月嘲风的时间拿来改PPT啊!”这里既有调侃,也点出了现实问题——风花雪月虽美,但面对具体事务时,还是需要更务实的态度。
不过我倒觉得,现代人偶尔“弄月嘲风”未必是坏事。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有人能静心观察四季变化,用文字记录自然之美,反而能缓解焦虑。就像公司茶水间贴的“今日微风,宜饮绿茶”的便签,简单几个字就让同事会心一笑——这种恰到好处的诗意,不正是生活的调味剂吗?
最后想说,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和画笔,关键看你怎么用。写年终总结时当然要避免弄月嘲风,但给爱人写生日卡片时,不妨多来点“今晚月色真美”的浪漫。毕竟,生活的诗意和工作的务实,本就是硬币的两面,少了哪边都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