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òng guǐ diào hóu
成语解释:比喻调皮捣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弄鬼掉猴
英文翻译:Make a monkey out of a monkey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掉:1.落下:掉泪。2.减损,消失:掉色。掉价儿。3.遗失,遗漏:这一行掉了两个字。4.回转(zhuǎn):掉头。掉转。5.摇摆,引申为卖弄,耍:掉文。掉俏。掉以轻心。掉臂而去。6.对换:掉包。掉换。7.落在后面:掉队。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改掉。戒掉。
猴: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3.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4.姓。
“弄鬼掉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故意搞怪、耍花招,或者用夸张的手段吸引注意力。比如在职场中,有人为了推卸责任,可能会装模作样地翻文件、敲键盘,嘴里念叨“这数据肯定有问题”,实际上只是想把问题甩给同事——这就是典型的“弄鬼掉猴”。
那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手段呢?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通过制造混乱或转移焦点来达成目的。比如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突然捂着肚子喊疼,结果一听说“今天不用写了”立刻恢复活力。这种瞬间“痊愈”的戏码,本质上就是用“弄鬼掉猴”的方式逃避任务。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行为真的有效吗?短期来看或许能蒙混过关,但长期使用反而会损害信任。就像小区里总抱怨“快递被偷”的王阿姨,后来大家发现她只是懒得去快递站取件。这种狼来了的故事,最终会让真正需要帮助时无人响应。
我倒觉得“弄鬼掉猴”反映着现代社会的某种生存智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得不学会用更抓眼球的方式表达自己。就像短视频创作者夸张的表情动作,本质上也是在信息洪流中争取关注度的一种策略。关键是要把握好“有趣”和“失真”的界限。
观察身边的例子会发现,善用这个成语的场景往往带着幽默感。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突然模仿领导讲话的腔调,把枯燥的工作汇报变成单口相声,既活跃了气氛又没伤害任何人。这种带着善意的“弄鬼掉猴”,反而成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说到底,任何表达方式都是工具。用得好就是创意,用过头就变成伎俩。就像魔术师变鸽子需要精准控制,我们在生活中“弄鬼掉猴”时,也要记得保持真诚这个底色。毕竟,再精彩的表演也比不上真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