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n wán zhī dì
成语解释: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盘非常狭小
繁体字形:彈丸之地
英文翻译:tiny little place
弹:[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丸:1.小而呈球形的东西:弹丸。2.中成药剂型之一。按规定处方,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加适宜的黏合剂做成圆球形制品,可分蜜丸、水丸、糊丸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哎,你别说,"弹丸之地"这成语乍一听像是形容地方小得跟子弹头似的,但实际用起来可不止字面意思那么简单。比如有人聊到新加坡的发展,可能会来一句:"别看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地,人家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地方小咋还能搞出大动静?嘿,说白了,这成语重点不在"小",而在"潜力"——地方虽小,本事不小啊!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家楼下有个煎饼摊,店面只有两平米,但门口天天排长队。这时候你夸老板:"这弹丸之地愣是被您折腾成网红打卡点了!" 你看,表面上说地方小,实际夸的是人家把资源用到了极致。不过问题又来了:为啥小地方反而容易出亮点?其实啊,空间有限反而逼人动脑子,要么拼效率,要么搞创新,这不就是"船小好调头"嘛!
有朋友可能要抬杠:那大城市不更有发展机会吗?这话对也不对。你看像硅谷的创业公司,很多都是从车库这种弹丸之地起家的。马克·扎克伯格当初在宿舍搞Facebook的时候,谁能想到那巴掌大的地方能折腾出社交网络巨头?所以说啊,关键不在场地大小,而在于这块"弹丸之地"里装的是什么——是躺平的心态,还是敢闯敢试的劲头。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老家县城的故事。以前城东有块荒废的三角地,顶多停三辆车的面积,结果被几个年轻人改造成迷你文创园。现在每逢周末,弹丸之地挤满拍照的年轻人,卖手作的、玩滑板的、搞露天演唱会的全凑一块儿。这事儿让我琢磨出个道理:现在很多城市更新项目,与其大拆大建搞面子工程,不如先把这些边边角角的"弹丸之地"盘活,指不定就能冒出意想不到的烟火气。
说到底,"弹丸之地"这个词用好了特别带劲。它既保留了地理空间的客观描述,又暗戳戳藏着打破局限的主观态度。就像我常跟创业的朋友说的:别老盯着场地面积发愁,把你那弹丸之地整出火星子来,别人自然就看见光了。毕竟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舞台啊,从来不在脚下那几平米,而在人心里头那股子热气腾腾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