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ng
  • zuò
  • jiě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ng zuò jiě rén

成语解释: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繁体字形:強做解人

英文翻译:To be strong and understand people

强做解人的意思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做:1.制造:做衣服。用这木头做张桌子。2.写作:做文章。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事。做买卖。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做寿。做生日。5.充当;担任:做母亲的。做官。做教员。做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6.当做: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7.结成(某种关系):做亲。做对头。做朋友。8.假装出(某种模样):做样子。做鬼脸。做痛苦状。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成语评论

强做解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人明明对某个领域一知半解,却非要抢着分析问题,结果越说越离谱——这就是典型的“强做解人”。比如同事小张看到大家在讨论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他突然插话:“这玩意儿不就是靠电池驱动的吗?”大家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尴尬。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忍不住“强做解人”?或许是因为害怕显得无知,或是急于表现自己。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朋友聚餐时聊起量子物理,平时连物理公式都记不住的老王突然拍着胸脯说:“量子纠缠嘛,就是两个粒子谈恋爱!”虽然比喻生动,但显然偏离了科学本质。这时候我们可以思考:强行解释的背后是否藏着认知焦虑?或许承认“我不懂”反而能打开深入学习的大门。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教育场景也时有发生。记得初中物理课上,老师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有个同学抢答:“因为大海把颜色映上去了!”虽然答案错误,但这种敢于表达的态度反而成了后续探索的起点。这让我想到:强做解人固然可能闹笑话,但若能转化为求知动力,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观察到,越是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人们越容易陷入“解释焦虑”。地铁上经常听到有人高谈阔论区块链、元宇宙,细听却发现逻辑漏洞百出。这时候不妨换个思路:与其急着当“懂王”,不如学着说“这个问题我需要再查查资料”。坦诚的态度反而能赢得更多信任。

面对复杂问题时,或许可以试试“三明治沟通法”:先说已知的确定信息,再提出需要验证的部分,最后邀请他人补充。比如:“我理解人工智能需要算法支持,但具体怎么实现机器学习还不太清楚,大家有什么案例可以分享吗?”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强做解人,又推动了有效交流。

说到底,认知边界本就是动态扩展的过程。就像登山时遇到迷雾,站在原地硬说看清路线不如承认视野受限,然后继续向上攀登。当我们放下“必须立刻给出答案”的包袱,反而能腾出更多空间让真正的理解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