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gōng jìn nǔ
成语解释: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
繁体字形:強弓勁弩
英文翻译:powerful bows and arrows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劲:[jìn]1.力气:使劲。手劲。2.精神;情绪:鼓足干劲。冲(chòng)劲儿。3.兴趣:干得挺有劲儿。4.神情;样子:瞧他那股泄气劲儿。脏劲儿。[jìng]1.坚强有力:刚劲。疾风知劲草。2.猛烈:劲风。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
“强弓劲弩”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强劲的弓箭和弩机”,常用来形容装备精良或力量强大。比如在历史故事中,人们会说:“战国时期,秦国凭借强弓劲弩横扫六国,靠的不只是武器,更是士兵的训练和谋略。”这里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强调“强弓劲弩”时总要提到背后的软实力?其实,成语的重点不仅是表面的强大工具,更是背后的支撑体系,比如人的能力、策略或资源整合。
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小明创业时买了一堆高端设备,朋友调侃他:“你这公司简直是强弓劲弩啊!”结果小明却失败了。问题来了:为什么装备好不等于成功?答案藏在成语的引申义里——工具再强,若缺乏清晰的规划和执行力,就像没有箭的弓,再硬也射不中目标。这让我想到,现代人常被“装备焦虑”裹挟,却忽视了真正需要磨炼的“拉弓技巧”。
换个角度,这个成语也能形容竞争中的优势。比如职场中,有人会说:“竞争对手虽然资金雄厚如强弓劲弩,但我们的团队协作才是真正的护城河。”此时问题转向:如何让“软实力”成为自己的“劲弩”?个人观点是,与其盲目追逐外在资源,不如深耕自身能力,比如学习跨领域知识或培养沟通能力,这种“内在装备”反而更难被复制。
有趣的是,“强弓劲弩”还能用在科技领域。比如描述某国研发的新型战斗机:“它的引擎如强弓劲弩,但核心突破在于材料科学和算法优化。”这里抛出的问题是:科技竞争中,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其实二者就像弓和弦的关系——拉力过猛可能断弦,算法再优也需要硬件支撑。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更需要平衡发展,而非单一维度的“强”。
最后思考一个反常识的场景:健身房里,教练对学员说:“别急着加重量,强弓劲弩的前提是动作标准。”这带出一个关键问题——过度追求表面强度是否适得其反?就像成语暗示的,真正的“强”是可持续的、有根基的。或许生活中很多事都如此:先搭好框架,再填充力量,比单纯堆砌资源更有长远价值。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成语的智慧往往藏在隐喻里。“强弓劲弩”提醒我们的,或许不是如何变得更“硬”,而是如何让力量有的放矢。就像拉开一张弓需要找准角度,生活中的目标也需要校准方向。毕竟,再强的弩机,若对准错误的方向,射出的箭也不过是徒劳的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