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gōng
  • y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gōng yìng nǔ

成语解释: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古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

繁体字形:強弓硬弩

英文翻译:A strong bow and Crossbow

强弓硬弩的意思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硬:1.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跟“软”相对):坚硬。硬木。硬煤。2.(性格)刚强;(意志)坚定:强硬。硬汉子。话说得硬。3.坚决或执拗地(做某事):不让他去,他硬要去。4.勉强地(做某事):硬撑。他一发狠,硬爬上去了。5.(能力)强;(质量)好:硬手。货色硬。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

成语评论

强弓硬弩”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古代战场上的武器?其实它早就超越了字面意思。举个例子:“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提前布局新技术,这就像古人备战时的强弓硬弩。”这里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用“强弓硬弩”作比喻?答案藏在成语背后的逻辑里——它强调的不仅是实力本身,更是对潜在风险的充分准备。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冷兵器思维”吗?举个真实场景:2020年疫情初期,某医疗企业靠着常年储备的研发团队,快速推出检测试剂盒。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强弓硬弩?关键不在于武器的锋利程度,而在于危机来临前的未雨绸缪。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很多家长培养孩子时也在践行这个理念。比如让孩子学编程、练演讲,看似与课业无关,实则是在搭建应对未来的“武器库”。这种教育方式,本质上和成语传递的智慧相通——重要的不是现在用不用得上,而是需要时能随时取用。

换个角度想,强弓硬弩的现代演绎或许能给我们新启发。当年轻人抱怨“努力没有即时回报”时,不妨看作是在锻造自己的弩机。就像弓箭手需要反复调试准星,个人成长也需要时间沉淀。那些看似“备而不用”的技能,终将在某个转角处派上用场。

最后留个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更需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值得打造的“强弓”,哪些只是虚张声势的“装饰品”?毕竟,真正的准备从来不是盲目堆砌,而是精准聚焦后的厚积薄发。

强弓硬弩的造句

  1. 造句 望着一望无际的大刀长矛、强弓硬弩,马嘎尔尼会心一笑。
  2. 造句 挥拳时,可听到如强弓硬弩的崩鸣之声。
  3. 造句 杨珞所料不差,后门外果然也有伏兵,百来张强弓硬弩直指着门口。
  4. 造句 这百人可都是装备有强弓硬弩的彪悍骑兵,正面对上,刘二爷不死也要脱层皮。
  5. 造句 颜鸣若是还在谷上,他或许还能以强弓硬弩之物隔空杀之,但现在颜鸣一旦入谷,他便再无办法。
  6. 造句 记着,所选甲士必须是敢战死士,多配强弓硬弩,能带多少带多少,成都府库中兵器任你取用,务必全副装备。
  7. 造句 尽管敌人数量众多,帝国士兵脸上却毫无惧色,前有壕堑拒马长枪巨盾,后有重炮火铳强弓硬弩,如此坚固的防线根本不是毫无组织的日军所能突破的。
  8. 造句 前边有乌鲁超级这个强T顶着,左右有成排的土巨怪护卫,再加上身后二十多把强弓硬弩随时支援,包光光自然是安如泰山。
  9. 造句 须臾间,藤甲军团便已推进至距血狼兵五百步,这个距离,已是进入到了强弓硬弩的射程。
  10. 造句 一支千人大军,其中夹杂一些肉身五重神力境界的高手,刀枪剑戟,强弓硬弩,足可以把十重神变境界的人轻松围杀。

"强弓硬弩"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