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ī
  • fàng
  • n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ī mǎ fàng niú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繁体字形:歸馬放牛

英文翻译:stop warfare

归马放牛的意思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成语评论

归马放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战争结束,恢复和平。比如,我们可以说:“两国签订停战协议后,领导人决定归马放牛,把资源投入到民生建设中。”这句话里,“归马放牛”就形象地表达了从战争转向和平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它不只是历史书里的词汇。比如,一家公司结束内部竞争,转而合作开发新项目,员工开玩笑说:“咱们这是归马放牛了,终于不用天天‘打仗’了。”你看,成语也能轻松融入日常场景。

为什么古人用“马”和“牛”来比喻?这背后藏着农耕文明的智慧。马代表战争工具,牛象征生产工具,两者的转换直接点出主题——从破坏到建设。比如描述乡村振兴时可以说:“脱贫后的村庄归马放牛,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用技术带动家乡发展。”这种对比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转化”思维。就像疫情期间,有些工厂把生产线改成生产口罩,这种灵活应对危机的方式,不也是一种“归马放牛”吗?它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藏在转变视角的过程中。

下次遇到矛盾冲突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无论是家庭争执还是团队分歧,与其坚持对抗,不如尝试“归马放牛”——把消耗在对抗上的能量,转化成共同创造的动力。毕竟,和平从来不是妥协,而是更智慧的生存选择。

"归马放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