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jià ér gū
成语解释: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成语出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待價而沽
英文翻译:wait for the right price to sell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沽:1.买:沽酒。2.卖:待价而沽。3.天津的别称。
“待价而沽”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等个好价钱再卖出去”,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急于行动,而是等待更有利的时机。比如小王手头有一批限量版球鞋,明明有人想买,他却坚持不卖。朋友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现在行情还没到高点,再等等,这叫待价而沽。”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拖延’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目标明确——待价而沽的人不是盲目等待,而是对市场趋势有预判。比如职场人跳槽时,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却不急着接,因为知道自己的技能在年底招聘旺季会更抢手,这便是一种主动选择。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张阿姨家的老房子要拆迁,开发商给出的补偿方案她没接受。邻居劝她见好就收,她却说:“附近新地铁站明年通车,现在签约等于贱卖,我要待价而沽。”果然半年后,补偿标准提高了30%。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策略也有风险。就像去年科技股火热时,老李握着股票不肯抛,总想着“还能再涨”,结果遇到行业震荡反而亏了本。所以待价而沽需要把握度——既要看清价值,也要读懂环境变化。
我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不再像父辈那样“先就业再择业”,而是更倾向积累实力、瞄准心仪岗位。这种“个人品牌待价而沽”的现象,本质上是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知。当然,这和眼高手低的空想完全不同,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持续提升“待沽”的资本。
最后分享个有趣视角: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透明,其实改变了“待价而沽”的游戏规则。以前古董商能把唐三彩藏三年等富豪上门,现在短视频平台半小时就能让全球买家竞价。这提醒我们,掌握信息差的能力,比单纯等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