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é wèi céng yǒu
成语解释:从来没有过。
成语出处:唐 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指前所未有
繁体字形:得未曾有
英文翻译:without precedent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未: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曾:[zēng]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祖父的父亲)。曾孙(孙子的儿子)。2.古又同“增”。[céng]1.副词。表示从前经历过:未曾。曾来过。2.古又同“层”。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大伙儿听说过"得未曾有"这词儿吧?今儿咱们就唠唠它的用法。你瞅瞅,这成语字面意思是"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东西",但实际用起来可灵活多了。比方说:"这家小馆子的创意菜式得未曾有,把臭豆腐和法式鹅肝搭配得贼拉惊艳!" 嘿,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这不就是夸人家创新吗?为啥非用四个字的成语?
问得好!其实啊,用成语就像做菜撒香料——平平无奇的白切鸡蘸上沙姜酱油,那滋味立马就支棱起来了。再看这个例句:"老张头回抱孙子时激动得语无伦次,说是得未曾有的欢喜。" 这里既表达了初次体验的珍贵,又带着点文化人的讲究劲儿,您说是不是比直白说"特别高兴"更有味道?
说到这儿,有些年轻朋友可能犯嘀咕:这文绉绉的词儿现在还用得着吗?依我看呐,语言就像条活水河,老词新用才有趣。就拿直播带货来说,"主播那带货节奏得未曾有,三分钟卖出五卡车洗衣粉"——您瞧,老成语装新酒,这不也挺带劲?
不过咱也得注意分寸。有回听人说"这奶茶甜得得未曾有",这就有点拧巴了。为啥呢?因为甜度这玩意儿本来就有高低,用"得未曾有"形容主观感受,听着就像穿西装撸串——不太对路子。要我说,这成语更适合用在突破常规、开创新局的情况,好比说:"国产载人潜水器突破万米深渊,真是得未曾有的科技壮举。"
说到底,语言就像工具箱,关键得用对家伙事儿。老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用成语也得看场合。现在大伙儿刷短视频时可能更爱说"绝绝子",但正经写文章时甩出个"得未曾有",那格调立马就上去了。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最后唠叨句心里话:咱们既要让老树发新芽,也别硬拗造型。就像穿汉服逛超市,自己舒服旁人也看得乐呵,这才是语言传承的正道。指不定哪天,"得未曾有"这词儿又会被年轻人玩出新花样,咱们就等着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