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成语出处: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形容声势浩大
繁体字形:急風驟雨
英文翻译:violent storms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骤:1.(马)奔跑:驰骤。2.急速:暴风骤雨。3.突然;忽然:狂风骤起。脸色骤变。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急风骤雨”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突如其来的猛烈天气。比如:“眼看乌云压顶,急风骤雨瞬间席卷了整个村庄,晾晒的谷物被吹得七零八落。”画面感极强对吗?这个成语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狂暴,也暗示了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控力。
有人可能会问:急风骤雨只能形容天气吗?当然不是!比如职场场景:“新项目上线后,团队遭遇了急风骤雨般的客户投诉,大家不得不连夜调整方案。”这里既保留了“猛烈”的本意,又延伸出压力集中爆发的含义,比单纯说“困难多”更生动。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制造对比。比如小说中写道:“主人公刚享受片刻安宁,生活的急风骤雨就再度袭来。”这种写法就像坐过山车,让平静与动荡形成强烈反差。个人认为,这种语言张力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四个字就能撑起整段情节。
在历史典故中也能找到巧妙运用。比如描述朝代更迭:“崇祯末年,农民起义如急风骤雨般冲击着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这里既暗含了起义的迅猛,又暗示了旧体制的脆弱,比平铺直叙更有韵味。
现代生活中,这个词组正在被赋予新内涵。有创业者说:“直播带货就像急风骤雨,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必须抓住黄金三分钟。”这种比喻既贴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反映出人们对信息浪潮的直观感受。或许再过十年,这个成语又会有新的诠释方式呢?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活水,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场景的拓展。下次遇到突发事件时,试试用“急风骤雨”来描述,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毕竟,谁能料到两千年前的词汇,今天还能如此贴切地形容互联网时代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