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繁体字形:狂風驟雨
英文翻译:wild storms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骤:1.(马)奔跑:驰骤。2.急速:暴风骤雨。3.突然;忽然:狂风骤起。脸色骤变。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提起"狂风骤雨",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极端天气,但它真的只是描述天气吗?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比喻突然爆发的激烈事件。比如:"新政策出台后,网络上掀起了狂风骤雨般的讨论。"这里既保留了自然现象的冲击感,又准确传达了舆论场的激烈程度。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暴风骤雨"有什么区别?关键在"狂"字传递的失控感。记得去年台风过境时,窗外树枝疯狂抽打玻璃的声响,让我真切体会到"狂风骤雨"里蕴含的那种无序的破坏力。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妙处所在。
工作中遇到棘手项目时,我常听见同事说:"这个月真是狂风骤雨啊!"这种用法巧妙地将工作压力具象化。有趣的是,很多创业者反而喜欢用这个成语自嘲,比如:"创业三年,天天在狂风骤雨里学游泳。"这种乐观转化,让原本负面的意象焕发新生机。
最近读历史小说时注意到,"狂风骤雨"常被用来描写时代巨变。作者这样写道:"辛亥革命如狂风骤雨,瞬间涤荡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制度。"这种用法既保持成语的力度,又赋予其推动进步的正向含义,比单纯用"革命风暴"更有文学张力。
在家庭教育中,这个成语也有独特价值。有次听家长交流:"孩子青春期就像遭遇狂风骤雨,我们得学会当避风港。"这个比喻既承认成长阵痛的必然性,又强调守护者的角色定位,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温度。
观察近年的影视作品,发现导演们越来越爱用具象化的狂风暴雨场景来隐喻人物内心动荡。上周看的悬疑片里,主角在暴雨中追逐的镜头,配合着"这场狂风骤雨迟早要停"的台词,把悬疑感和人生哲理融合得恰到好处。这种视听语言的创新运用,让传统成语焕发现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