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g qù 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作品
繁体字形:情趣横生
英文翻译:Full of interest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趣:[qù]1.趋向:志趣。意趣。旨趣。2.兴味,使人感到愉快:兴趣。乐趣。情趣。雅趣。妙趣。相映成趣。趣事。趣味。[cù]古同“促”,催促;急促。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说到“情趣横生”,不少人会想到妙趣横生的对话场景。比如同事老张开会时一句“咱们这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啊”,原本严肃的汇报瞬间多了几分诙谐。这种用成语化解尴尬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给语言“加滤镜”,让表达不干巴。
有人问:成语明明老掉牙了,怎么还能让人眼前一亮?举个例子,朋友聚会时吐槽堵车,一句“这车流简直‘水泄不通’,我差点在驾驶座上‘生根发芽’”比单纯抱怨更有记忆点。关键不在成语本身,而在如何让它和现实场景碰撞出反差感。
最近发现年轻人玩成语有了新花样。表妹发朋友圈写“周末宅家‘坐井观天’,发现天花板裂纹像幅抽象画”,把原本略带贬义的词用出诗意。这种打破固定思维的用法,反倒让老词焕发新生机。说到底,语言就像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全看手艺。
要说个人偏好,我特喜欢“活色生香”这种能调动五感的成语。试想描述夜市小吃摊,用“灯火通明间飘来‘活色生香’的烟火气”,是不是比“很热闹很香”更有画面感?这类成语就像语言里的AR技术,能让听者在脑中构建立体场景。
当然,乱用成语也可能闹笑话。上周邻居大爷说孙子“写作业时‘如狼似虎’”,吓得人以为孩子在撕本子,其实他想夸孩子认真。所以说,活用不等于滥用,关键要摸清成语的“脾气”——就像炒菜掌握火候,过了就焦,少了就生。
观察发现,善用成语的人往往具备“场景翻译”能力。他们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象画面,就像给语言装上投影仪。这种能力在职场沟通中尤其吃香,比如用“抛砖引玉”替代“我先随便说说”,既谦逊又能激发讨论欲。说到底,情趣横生的本质,是用想象力给日常交流涂上彩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