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shì wū mín
成语解释:指蛊惑世人。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惑丗誣民
英文翻译:bewitch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诬:1.捏造事实冤枉别人:诬赖。诬害。2.言语不真实;欺骗: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惑世诬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有人用虚假的东西欺骗大众、扰乱社会。比如你刷手机时突然看到一条消息:“吃生姜能治癌症!”结果一堆人转发,后来专家辟谣说没这回事——这就是典型的用夸张说法“惑世”,用不实信息“诬民”。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现在还有用吗?”当然有用!比如前阵子某网红带货,声称自家产品能“三天瘦十斤”,结果被曝光数据造假。网友评论说:“这不就是惑世诬民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还破坏市场信任,现代社会信息越发达,这种现象反而越需要警惕。
有意思的是,这种成语还能用在历史故事里。比如《史记》里记载,秦朝方士徐福跟秦始皇说海上有仙山,结果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一去不返。用今天的眼光看,徐福编造长生不老的谎言,算不算古代版的“惑世诬民”?可见无论古今,总有人利用信息差谋取私利。
个人觉得,面对“惑世诬民”的现象,咱们普通人的“反诈指南”其实很简单:遇到特别夸张的说法先打个问号,查查权威信源。就像我奶奶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可能是铁饼。”保持独立思考,谣言自然无处生根。
最后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说“物业要卷款跑路”,搞得人心惶惶。结果物业第二天贴出公告,把收支明细写得清清楚楚。你看,及时透明的信息就像消毒剂,专门消灭那些“惑世诬民”的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