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ò
  • shì
  • dào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ò shì dào míng

成语解释: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成语出处:汉 徐幹《中论 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欺世盗名”

繁体字形:惑丗盗名

英文翻译:deceive the public so as to build up a reputation

惑世盗名的意思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成语评论

惑世盗名”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就是那些靠忽悠人混名声的行为。比如某位“养生专家”明明没有医学背景,却编造各种离奇理论卖书捞金,这就是典型的惑世盗名——用虚假信息扰乱社会认知,给自己脸上贴金。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吹牛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性地误导他人。就像去年曝光的某网络大V,虚构贫困山区支教经历博取同情,不仅骗了粉丝打赏,还挤占了真正公益组织的资源。这种有预谋、成体系的欺骗,才称得上惑世盗名

现实中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更容易相信符合自己期待的故事。就像某网红自称“白手起家”,其实背后有资本运作,但观众更愿意相信逆袭神话。这种认知偏差给惑世盗名者提供了生存土壤。

有个真实案例值得思考:某作家抄袭他人作品后,反而通过卖惨营销获得更大关注。这种现象反映出公众判断力的脆弱性——当情感共鸣压倒事实核查,造假者就有了可乘之机。这提醒我们,面对煽情故事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个人观察来看,信息过载时代更需要保持清醒。最近看到邻居大妈转发“吃茄子治癌症”的谣言,这其实就是小规模的惑世盗名。建议遇到夸张主张时,先查证信息来源,看看是否存在利益链条。毕竟,真实的价值从来不需要靠欺骗来证明。

辨别这类行为其实有窍门:真才实学经得起时间检验,而虚假人设往往伴随矛盾漏洞。就像真正的好酒不怕巷子深,靠实力说话的人,不需要编织复杂故事来包装自己。保持理性思考,或许是应对惑世盗名的最佳良方。